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皮革业转型升级 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1/2012 15:40:58

  2009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克服了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但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要想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必须直面的命题。

  在今年两会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经济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在体制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经济没有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甚至率先出现了企稳向好的局面。但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突出。

  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或许已经走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但是,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能力,那么,中国经济要想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良性循环,将会越来越艰难、越来越充满风险。

  皮革行业亦然,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可以说,过去的30年,我国皮革产业是凭借低成本、出口数量增长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丧失。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行业发展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下降、生产增速下滑,许多企业关门歇业,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今年春节过后,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也为皮革行业调整结构敲起了警钟,我国皮革生产区域多集中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许多企业面对订单却苦于招不到工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人工资偏低。而皮革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企业都是为国际品牌加工生产,利润很薄,就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支撑。当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劳动力成本提高时,企业就显得无能为力。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皮革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关键是更新观念,坚决摒弃数量堆积、低价取胜的竞争策略,而要向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产品品牌、标准制订为核心的高层次竞争优势提升。具体来说,要切实做到六个转变:一要切实做到从追求产量、规模向追求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变;二要切实做到从低价位竞争向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转变;三要切实做到从重市场开发向重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转变;四要从重“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出口创牌”转变;五要切实做到从重视单一市场向实现国际、国内市场并重转变;六要切实做到从重企业经济效益向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皮革制品不论是鞋、皮衣还是箱包等都是流行的产品。它的消费群多为年轻人,其消费群的总体特征是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推崇时尚。创新是时尚之源,创新才能带来飞跃。一个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充当时尚的创造者,才能引领时尚,创造市场。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应该是包括产业升级、转移和承接三方面在内有机的整合过程”。具体而言,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第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怎样正确地把产业转移出去,同时又不离开中国境内,这就需要第三个方面的配合,也就是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因此,升级、转移、承接三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这也正是皮革行业调整结构应走之路,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的许多省市积极设立产业园区,有效接纳沿海地区的皮革企业,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奥康集团在重庆璧山投资建立的中国西部鞋都已经有1300多家企业和商户入驻,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阜新也在加快建设力度,积极吸纳制革企业入驻,四川、江西等地也都承载了大量转移企业。


  分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