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奋斗一载再创辉煌——经纬股份榆次分公司全力完成2010年生产任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23日
2010年,“忙”字成为经纬股份榆次分公司职工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字。也恰恰是这个“忙”字,把一年来全体职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情形作了形象的诠释。这一年来,由于纺机市场出现了近20年来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细纱机带集体落纱的长车设备需求量暴涨,公司因此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忙是压力更是突破

  随着纺机市场的逐步回暖,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呈现良好态势。订单的日趋饱满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

  随着市场高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升级换代加速,用户对产品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细纱机长车格外受到青睐,经纬榆次预计全年生产1023台,比2003年增加近1000台。这给企业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2008年以前细纱机短车的交货期一般都在45天左右,而目前用户要求不到1个月就要提货,细纱机长车的交货期也从2008年以前的3~4个月缩短到目前的2个月甚至是45天。

  “2010年是生产难度最大的一年”,这是经纬榆次生产计划部全体员工的普遍认识。年初,生产计划部按照公司年度方针目标要求,明确了全年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与方向。他们首先对原有的生产组织模式作了重大调整,强调了客户提货计划,弱化商品计划,并制订了严格的实施措施。根据合同情况和对市场的展望,编制未来3个月的生产计划,每日、每周同营销部门碰头,及时将市场第一信息反馈到生产现场,加大、加快从设计到生产各环节的接口考核,为生产赢得了周期,保证在低存货状态下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单月生产产值从年初的1亿元左右上升到9月份最高20482万元。

  在此基础上,公司提高计划的准确率,把存货降下来,并彻底解决多年的成品翻箱问题。下半年,生产计划部在ERP上实施看板管理,进一步推动以装配需求来驱动零件加工、装配、外协、外购计划的“拉动式”生产组织模式,做好主关键零件的接点控制,增加计划投放频次,减少计划每次投入当量,使合同完成率达到95%以上。

  依靠团队力量攻坚克难

  细纱机长车和其他产品产量的逐月快速递增,给公司各个单位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今年以来,经纬榆次通过内部挖潜和合理利用一些外部资源,基本解决了大件问题。目前的生产瓶颈主要集中在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需要通过小型加工中心来加工制造的小零件上。

  为了解决产能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公司从内外两方面深入挖潜。通过狠抓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提高生产效率,组织生产专项小承包带动职工积极性,组织职工加班,连班确保生产时间有保障等措施持续挖潜。

  在当前的生产形势下,抓好产品备料是重中之重。作为公司备料单位之一的冷作厂,面对异常繁重的生产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批次有效保证公司生产的连续性。冷作件工艺品种数量多、跨转工序多,需求的子件号涉及十几家单位,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协调难度。为此,分厂采取了有效措施:精梳机从原材料开始到完工整体打包外协,减少了全分厂130多个品种,缓解了激光机的压力,减少了内部资金占用;细纱机冷作加工工序外协,保证了期量及装配,缓解了生产现场拥挤的状况,保证安全生产;弹力丝机和气流纺子件号需求品种多,关键零件执行生产计划部协调计划,同时内部制订一份更加细致的协调计划,给外部回跨足够的时间,保证了中墙板、主梁、立柱、车尾框架等关键零件焊接周期;织机狠抓关键主梁、管梁,积极协调子件号回跨,一旦子件号回来昼夜加工,有效保证生产进度。今年1~10月份,该厂完成入库工作量11274.4万工分,创历史新高,其中自制工作量10128万工分,外协工作量1146.4万工分,一举扭转了生产的被动局面。

  面对成绩冷静规划

  在公司年初提出的“短周期、多品种、低存货、均衡化”生产组织方式和思路的推进下,经纬榆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历史上最好的2003年相比,今年1~10月份总产值超过2003年1.5亿元左右,预计全年将超过2亿元;降低了4亿元的存货,缩短了产品生产交货周期,细纱机长车产量也首次历史性突破了1000台。同时,专件产品在产量和产能上也取得了跨越性的进展。1~10月份,锭子、罗拉、皮辊、钢领的自制产量一直在突破历史记录,锭子月产38万套,其中铝套管锭子月产突破12万套,罗拉月产15万节,皮辊月产30万套,钢领月产80万只。特别是锭子在满足内配需求的基础上,也扩大了外销,外销量从2008年的20万套递增到2009年的70万套,今年预计将达到100万套。

  虽然今年经纬榆次有许多改变和提高,但在生产组织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企业几十年来按专业分工组成的框架结构和分散的作业流程,与当前短流程、按产品和工艺流程排线的精益生产组织模式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客户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和行业相对落后的工艺装备、工艺手段之间存在矛盾。

  为此,公司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经验和自身发展情况,今后几年围绕“在客户需要的时候,仅按需要的数量,做出需要的产品”的精益生产理念组织生产,着力实现生产组织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由单一的完成生产任务向生产成本最低、企业效益最大化两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