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环保风暴”中 晋江皮革完成自我“救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8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泉州8家皮革企业名列其中,被勒令要求今年三季度前必须关闭落后产能。在这之前,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刚刚下发了《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出台了诸如“至2015年,生产规模30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一律关停淘汰”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过程一波三折,但对于晋江广大皮革企业来说,在这场“环保风暴”中他们算是成功“逃生”了。因为8家被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中,无一晋江企业“上榜”。

  同时,从晋江市区“退二进三”到安东工业区的8家皮革企业,也被准予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9月底有望试生产;可慕皮革集控区的63家企业,也被准予恢复生产。

  事实上,提起去年10月初刮起的“环保风暴”,晋江广大皮革企业家还心有余悸,而当时,晋江安东工业区、安海可慕皮革集控区的所有皮革企业,也都被要求停产整改,形势之严峻是历史上从未有的。何以最终晋江的皮革行业能够“全身而退”呢?他们又是凭借哪些“技能”成功“逃生”,从而实现自我“救赎”的?晋江皮革的未来又在哪里?

  “环保风暴”中 晋江皮革成功“逃生”

  去年9月底,针对泉港普安皮革集控区的污染事件,福建省随即开展一场环保大整治。去年10月初,福建省环保厅开始对全省皮革行业进行突击检查,由此也掀起了晋江皮革业这场长达近一年的“环保风暴”。

  提起当时整个皮革行业的紧张程度,晋江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冬生还记忆犹新。

  “突击检查后,省环保厅提出:安东工业区皮革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不完善,可慕集控区的污染治理设施老化,部分污染治理指标未能达到等。最致命的是,当时要求所有皮革企业在污水处理时就要达到COD≤500mg/l,氨氮≤35mg/l。可是此前国家对单体皮革企业的环保标准中并没有氨氮这一项,这导致所有晋江皮业企业均未能达到此标准。”

  于是,安东工业区、可慕集控区被勒令停产补批审批手续或者停产整改,甚至连甫开始建设的漳浦赤湖皮革集控区(该集控区内80%以上为晋江企业)也被要求停止投建,重新组织论证。

  一时间,整个晋江皮革行业都停下来了,而且这一停,就是大半年。因为上级部门对泉州皮革行业的整治方案一直未能最终确定,所有皮革行业只能一边持续地整治,一边积极奔走自救。

  泉州市皮革行业协会会长、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辉算是此场“风暴”中感触最为深刻的。如今事件尘埃落定,他笑谈:“这近一年里,我不知道组织会员开了多少会,跑了多少趟省环保厅进行协调。”

  但陈荣辉坦言,也正是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才让广大晋江企业痛定思痛,加大投入积极整改。如今,近一年的努力,帮助晋江皮革行业练就了从“环保风暴”中成功“逃生”的“技能”,不仅免于被列入淘汰之列,几大集控区更是纷纷等来了“准予生产”的好消息。

  分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