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钢材出口应从“做买卖”提升为“做服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31日

  “目前国际钢材 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国际、国内市场的钢材价格差缩小,再加上国家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下半年钢铁产品出口总量将明显回落。”8月24日,在2010年第三季度主要生产企业钢材出口座谈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容量大,预计今年国内粗钢 表观消费量比去年增加4500万~5500万吨,行业应该坚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本方针。

  国际钢铁协会预测今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中国增长14.4%;而1月~7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5.0%,扣除中国同比增长31.2%,产量的增速基本是预测需求增速的两倍以上。在这一背景下,钢材价格已经由升转降,国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5月末比年初上升36.62%,7月末比5月末下降12.69%,且价格下降的趋势还在发展。

  出口价格逐月上升出口结构还需优化

  今年1月~7月,我国出口钢材2813万吨,综合平均离岸价为806.38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50.15美元/吨,降幅为23.68%,呈现出量增价跌的局面。但从发展趋势看,7月份出口钢材平均离岸价881.46美元/吨,比1月份提高110.28美元/吨,涨幅14.3%,出口价格呈逐月上升的态势。

  分品种来看,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的2357.92万吨钢材中,由于国际市场对长材的需求增长较快,出口棒线材278.48万吨、角型材132.36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9.2%、276.5%,比去年同期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2.17、1.85个百分点;板材出口1433.09万吨,同比增长296.2%,占出口总量的60.78%。“从板材 的这一出口占比来看,基本上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品种结构,是在去年较低水平上的恢复性增长。”罗冰生表示。

  另外,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管材出口占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19.28个百分点;铁道用材、其他钢材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下降2.1、4.72个百分点。

  今年1月~7月,我国钢材、钢坯出口折合粗钢3004.55万吨,占同期粗钢生产总量的8.0%。对此,罗冰生表示,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是控制钢铁生产总量,限制低附加值钢材出口,以实现生产总量、出口总量的双下降。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要坚持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间接出口的基本方针。在此前提下,出口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优化钢铁产品出口结构上。

  关注钢材 出口流向研判国际区域市场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最多的4个国家(地区)是韩国491.32万吨,东盟国家457.47万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310.01万吨,中东地区274.79万吨。这4个国家(地区)出口合计1533.5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5.04%,比去年同期提高2.09个百分点。

  另外,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向美国出口钢材48.29万吨,同比下降29.07%,占总量的比重为2.05%,比去年同期下降5.23个百分点。“从总态势来看,我国出口钢材的重心向亚洲国家(地区)转移。”罗冰生说。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亚洲地区经济复苏较快,需求有所上升。最近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新兴东亚地区”(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个经济体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共14个新兴经济体)2010年总体经济增长8.1%,高于4月份预期的增长率7.7%。

  同时,钢协副秘书长吴新春也提醒,对于韩国、东盟等目标市场,钢铁企业应该把握好出口节奏,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摩擦。他表示,在热轧板卷、中厚板的出口方面,之前我国与印度尼西亚、泰国已经有过贸易摩擦,我国钢铁企业对东南亚、南美的出口一定要慎重;管材方面,由于前期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例较多,欧美等地的市场已近乎关闭;型材方面,特别是H型钢,近期我国出口韩国的钢材量较大,双方就此已经磋商多次,企业应特别注意出口的节奏。

  另外,他还提醒,对于冷轧板卷和不锈钢 等钢材,之前欧盟和俄罗斯等已经就此发起过贸易保护措施,企业在出口时也要特别注意;在长材线材 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比较稳定、变化情况不大,而一些新兴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大。“对于这些新兴市场,企业之间应注意协调,不能短时间大量出口,需要‘小心呵护’这一市场。”吴新春说。

  钢铁企业在贸易中如何尽量避免引起贸易摩擦?对此,吴新春表示,贸易有三个阶段:做买卖、做市场、做服务。目前大部分企业停留在“做买卖”阶段,即单纯把盈利作为决定是否出口、出口市场、出口数量的标准;而我们应该提升至“做服务”阶段,也就是使我们成为当地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利益共同体。

  以日本对我国的出口为例。从2009年我国进口的厚度为0.5mm~1mm一般强度冷轧普薄卷来看,一些国家的均价在500美元/吨左右,日本的价格为682.16美元/吨,每吨高出100多美元。其原因就在于日本一些企业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中国建立了剪切加工配送中心,这些深加工企业与下游行业形成了高效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牢固的利益体系,其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高。

  “如果我们长期只是以简单的钢材贸易为主,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也将不断升级。我们只有在提升钢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基础上,改变贸易方式,才能逐渐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吴新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