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行业资讯>  正文

专访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破局"之道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7-01-20 13:57:26  来源:中国网

  (记者 张晗) 当今,利率市场化脚步从未停歇,金融行业传统经营模式在互联网扰动下不再是时代宠儿。多重压力并发,过去拢大户、吃利差的商业银行因变思变,谋求转型升级与增强优势力,以不落后于时代浪潮。

  2014年,民营银行中成立了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宛如一只“鲇鱼”投入银行业红海。目前,微众银行已运营两年多,其互联网银行预期效果并未完全迸发,经营也在不断探索中,但其互联网之路发展经验对行业来说十分宝贵。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以稳重着称,在银行业拼打多年,对于互联网银行的创新与发展有独到深刻的认识。李南青认为,微众银行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目前的微众银行目标很清晰,行动很务实,其未来在“普惠金融”道路上大有可为。

  成立两年多来,微众银行不断探索并创新互联网银行发展。截至2016年末,其主要产品“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近2000亿元,开通客户1500万人,总笔数超2000万笔,笔均放款约8000元,主动授信客户数超7000万,覆盖了全国549个城市,31个省、市、自治区。

  李南青表示,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之路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期待市场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给创新企业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允许试错,鼓励探索。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7将是金融业全面从严深化监管年,金融改革将在稳中求进中展开,银行立新同时需更加谨慎。李南青认为,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微众银行在此已经探索出了独家的破局“秘器”。

  多线挑战并合,银行业如何在互联网发展之路上不落伍?微众银行互联网发展将向何方?其中有哪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就这些问题,中国网财经日前专访了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抓准市场切入点布局普惠金融

  中国网财经:微众银行在互联网银行之路上整体发展战略是什么?该战略目前发展如何?

  李南青: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普惠金融的落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我们的大股东腾讯,在这方面可支持到我行探寻更佳合作机会与更多的金融创新机会。

  微众银行作为适应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没有历史包袱,可轻装上阵,有条件成为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探路者。

  刚刚起步时,微众银行要找准市场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坚持差异化、特色化,这是我们经过认真市场调研和反复讨论后做出的选择。我们在筹建时期就确定了主动选择服务大众客户和微小企业,致力于满足80%的长尾金融需求的市场定位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前景巨大的市场机会。

  也正因此,微众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连接者”的互联网银行战略定位,制定了“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的经营理念,坚持“科技、普惠、连接”定位,始终做新技术、高延展性的连接角色,希望通过连接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共同服务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以及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微小、双创企业。

  成立两年来,微众银行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和战略稳步推进建设。如今,微众银行已初步探索出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银行的经营模式,陆续推出各项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产品。例如,个人线上贷款产品“微粒贷”,运用了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模型等先进互联网技术。

  基于以上,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其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并向前推进。

  中国网财经:怎么看待国内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李南青:从市场痛点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对80%的长尾客户而言,当前的金融服务存在着许多空白点和痛点,广大个人客户、微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仍然经常面临“融资服务门槛高、融资成本高”的困境。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方面,支持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监管,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的主旋律。监管部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另一方面,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城乡低收入居民给予政策、资源上的重点支持,力求为其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金融服务,这是转结构、稳增长、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当下的金融体系中,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之路刚刚起步,微众银行亦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银行的新模式,在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应该是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

  同时,在前行的道路上,也一定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包括各种沟沟坎坎,我们期待市场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给创新企业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允许试错,鼓励探索,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将创新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具体成果上。

  中国网财经:微众银行下一步的互联网银行战略发展会走向何方?哪些方面会有所突破?

  李南青:基于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银行战略主要覆盖了两大群体,一是个人客户,二是小微企业。个人客户有消费性需求,也会有经营性需求。微众银行现有产品里,目前重点做的是服务个人客户的消费性需求。下一步,微众银行将开始尝试服务个人客户的经营性需求。

  同时,对于微众银行来说,未来真正的挑战在于满足作为法人机构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微众的定位是服务资金需求在50万-150万元之间的小企业,这比传统银行定义的小企业更小一点,这个区间的企业非常多,可以称为微小企业。

  微小企业贷款需求比个人客户大,作为主体也更加复杂,涉及到开户、征信、企业法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会更多,微众将会通过寻找其他合作平台,有效解决服务微小企业的相关问题,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微众银行的目标很清晰,行动很务实,其普惠理念和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

  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之路刚刚起步,包括微众银行在内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相信假以时日,互联网银行将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带来更多的精彩。

  去IOE“一石二鸟”:强风控 降九成成本

  中国网财经:微众银行日常业务中互联网科技优势体现在哪里?

  李南青:微众银行利用科技技术,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生活、社交、支付方式的改变,找准行业痛点并开展一系列的创新金融业务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普通人的日常行为习惯,这其中包括对金融服务的习惯。客户行为的改变也在影响银行的未来,实际上很多传统银行纷纷开拓多样化的电子银行渠道,以满足当下日趋移动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微众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不设物理网点的发展思路,将“服务场所”设置在线上,所有获客、风控和服务均可以在线上完成,实现7*24小时、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触手可及的服务模式。

  为此,自2015年成立以来,微众银行就采取开源技术,按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建成“去IOE”科技架构的银行,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这套“去IOE”系统符合互联网银行业务特有的IT要求,可支持亿级海量用户及高并发交易,每账户IT运维成本与同行业相比降低了90%。

  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国内80%的长尾客户而言,当前的金融服务存在着许多空白点和痛点:传统银行服务难以完全覆盖、融资难、融资贵、门槛高、不方便等问题。

  为此,微众银行大力发展科技技术,推出小额线上贷款产品“微粒贷”,并利用大数据征信、区块链技术等互联网科技为其保驾护航。

  微众银行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创新风控体系,引入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了社交、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将人行征信和公安二代身份证等传统数据,与社交和行为等新型数据相结合,更全面评估信用风险;同时,将大数据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开展反欺诈。目前微众银行的贷款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网财经:请具体说一下一年内建成的“核心系统”

  李南青:微众银行快速推动基础业务平台建设,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成功搭建完全自主可控的科技体系,成为国内首个建成“去IOE”科技架构的银行。

  IOE指IBM、Oracle和EMC,分别是小型机、数据库和高端存储的领导厂商,一直是大型金融企业后台的“黄金架构”,但同时也有源不公开、IT成本高、技术安全无法自控等隐患。

  微众银行自助可控的“去IOE”科技架构,在支持处理亿级海量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同时,彻底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成本结构,账户运维成本降到传统银行的10%。而该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和高伸缩特性,确保银行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时能够兼顾信息安全性、业务持续性和银行IT风险的可控性。

  2015年4月18日,伴随着微众银行第一个产品“微粒贷”的对外发布,基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分布式架构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此架构完全采用基于X86技术框架的PC服务器以及基于开源产品的自助可控技术,没有使用任何由传统企业服务商提供的高端商业化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

  同时,整个架构设计完全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理念,实现了以计算节点为单位的具备高性能、高扩展性、高可用性和稿规范性的银行业务处理集群,实现了对微众银行完全以互联网作为客户渠道的全新业务形态的强有力的支撑。

  在完全自主可控的“去IOE”科技架构基础上,微众银行用9个月时间,完成了包括存款、贷款、支付、银行卡在内的关键业务系统建设。目前已建成84个关键系统、422个子系统,共有28项新技术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微众银行还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机器人客服等创新技术运用于实际业务场景。

  中国网财经:防控互联网风险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南青:微众银行借助腾讯独特的网络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结合自身优势,实行传统银行风控体系与互联网风控体系相结合,通过在数据源和风控模型上的创新,建立了五维度综合评级体系,通过“白名单”筛选机制和欺诈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了即时预测风险、实时调整、多渠道触达,进而有效降低贷款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

  具体做法则是通过大数据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估且采取邀约申请制,作为针对个人的信用奖励,加之多维度模型与各种反欺诈措施,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客户的还款意愿,将风险锁定在可控的范围内,有效降低金融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

  在微众银行看来,风险控制与贷款需求之间不存在矛盾。“白名单”管理机制不仅仅是客户获得微众银行邀请的结果,更是“微粒贷”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降低信贷门槛的保障,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传统信贷难以覆盖的中低收入客户群,是“普惠金融”与“商业化运营”目标平衡不可或缺的关键举措。

  从“微粒贷”运行一年多以来的结果看,该产品的笔均借款金额低于1万元,目前逾期率和不良率等资产质量类风险指标数据远优于监管要求和同业水平。

  中国网财经:微众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何亮点?

  李南青:我们始终认为,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纯线上运营的互联网银行,没有网点和面对面服务,主要依靠数据信息分析应用替代传统人工核查和经验判断,所面对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如何在互联网海量和高并发交易背景下做好、做实、做精风险管理工作,是互联网银行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

  经过两年的探索,微众银行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破局策略,可以简单描述为:精于数据、专于模型、敏于系统。

  首先是精于数据,即全面应用和深入挖掘各类风险数据资源。微众银行依托多方资源,应用涵盖客户信息、产品交易、信贷行为、征信、合作方和第三方平台等十多个不同领域的风险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风险识别、实时侦测、计量和报告的能力,满足风险监测报告、风险计量模型、贷后预警、反欺诈与黑名单识别等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专于模型,运用前沿技术建设风险模型体系。微众银行借助腾讯独特的社交网络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引入国外新型风险识别和算法技术,陆续建立了客户分群授信、社交评分、信用评分、商户授信管理、欺诈侦测等系列模型。

  最后是敏于系统,开发精准敏锐的在线风险识别与监控信息系统。微众银行的信贷业务之所以能够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同时实现流畅便捷的客户体验,归功于全线上嵌入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与监控信息系统。全线上风险信息系统承载互联网环境下的瞬时高并发业务量,并加载各类数据源和模型引擎,在客户手指滑动间完成风险识别与计量的判断与决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