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GMP注册凸显后门 新药“艾拉”遭遇药械混乱申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8/2015 16:02:5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作为男科、妇科、皮肤科疾病的全新治疗手段,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1349.HK,下称复旦张江)所推出的光动力治疗药品“艾拉”(化学名: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拥有国内唯一合法注册药用级盐酸氨酮戊酸(简称为5-ALA,即该药品生产所需原料药)。但该新药花费五年的研发、七年市场培育以及数以亿级的先期资金输血投入市场后,却遭遇仿效者通过药品注册的漏洞实行原料替换等手段,在药品流通领域横行无阻。

  6月中旬,复旦张江市场总监秦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药生产所需原料药5-ALA分为“药用级”与“工业原料级”两类,在CFDA(国家食药监局)备案中,复旦张江是唯一具有5-ALA药用级生产资格的企业,而不少仿造者多是通过杂质含量大、用于制造农药的工业原料级5-ALA在偷制药品,对患者和研发药企都伤害很大。

  据悉,如今市场上声称与“艾拉”功效极为类似的厂商多来自山东、浙江的几家中小型企业。有别于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对药品GMP生产的严苛管控,这些企业的山寨“艾拉”却是以医疗器械甚至消毒用品、化妆品等批文进行生产。通过各种途径顺利从生产端流向医疗市场后,正品原厂面临地方监管部门与各级医院的监管难题。

  重磅新药的歧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悉,该类药物治疗手段在海外有相应案例,但在国内,复旦张江是首家具有原料药生产资质并成功研发出新药的企业。

  记者查询了该药生产主要成分5-ALA的生产批件资料,CFDA数据库中“国产药品”一栏有该药品生产资质的仅为复旦张江一家,而5-ALA原料药进口注册批件一栏暂无,即国内并未进口5-ALA.

  在遭遇半路杀出的“李鬼”仿制药前,复旦张江的“艾拉”药品正处于销售收获期。

  如今“艾拉”在中国的销售一年能有3个亿左右,属于名副其实的大品种。公司从2002~2003年开始做研发,期间进行了成本高昂的临床试验,2007年投入市场后又经历了多年的培育期。这一疗法虽然先进,但在医务工作者中接纳需要教育,所以近两年才进入真正的收获期。“ 秦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从”艾拉销售额刚培育到2000万元时,就有人开始非法仿造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艾拉”相似产品不少, 多以地方批准的医疗器械(如鲁械字等,浙械字)以及消毒用品形式出现,这些产品都在成分和用途上与之高度类似。由于工业级、食品级、药品级原料采用的提纯标准完全不同,将提纯级别更低的工业级原料生产药品不仅会使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等。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5-ALA当被用于工业级时,原料成本非常低,每公斤一万多块钱。而每支仿制的“艾拉”药品大约只使用0.25克的原料,售价却在每支上千元,没有研发成本的这些厂商由此获得不合理的高额利润回报。

  “我们用了多年研发了一个新药,而他们违规仿制只用了半年。如果都通行无阻的话,以后没有药企愿意好好做研发。”秦雷直言。

  GMP严控的“后门”

  在我国药品GMP标准越发严格、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各类顶着“药字”批文的药品希望蒙混过关、偷工减料的违法成本正迅速高企。然而,一些不法厂商在批文申报这一最初环节找到的漏洞,却让日后的追责维权变得异常艰巨。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到的材料,复旦张江2012年11月21日获得了原料药(盐酸氨酮戊酸)的GMP证书,有效期至2017年11月20日。这是药企合法生产药品的唯一“准生证”。由于CFDA对于GMP硬件改造投入的要求十分严格,近年来检查频度也在明显提高,GMP生产门槛击退了不少潜在非法药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除了药品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药械组合产品、消毒类产品和化妆品注册批文。不同于CFDA严格管控的药品GMP资质,这些剩余的批文多是分属于卫计委管辖。

  前述业内人士称:“很多消毒产品的工厂全厂就这么一个批号,生产时不分具体产品,这让一些人发现有空子可钻。在最终送检的时候送消毒类产品,但在实际生产线中藏了一些医药的生产在里面。在一些消毒类和药械组合产品的生产线中,想要仿制”艾拉“产品,是在生产线最后一个环节加一些有效成分即可的,因而在生产环节中隐蔽性很高。”

  在CFDA于2009年发布的《关于药械组合产品注册有关事宜的通告》中明确指出,以药品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需申报药品注册;以医疗器械作用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需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这类顶着器械身份的产品最终有效成分仍是来源于5-ALA,其注册身份“偷天换日”。

  与之类似的是在2012年5月正式实施的《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中,明确禁用各种处方药成分,如抗生素、抗生菌药物、激素等。“我们对这一标准的理解是各种处方药成分都不能加的。但当我们向卫计委投诉时,卫计委则告知,该要求只是禁止以上几种成分而已。”秦雷说。

  “如果不禁用其他处方药成分,任何一个处方药都可以变成一个消毒产品,也意味着实际处方药的审批权限被架空了。这无疑是一个漏洞。”秦雷坦言。

  由于药品批文审批制在我国现有药品体系中有着“守门员”的权责,一旦获得批文的药品、消毒产品进入医院、药店销售时被默认为合法、合格的产品,原厂前往投诉往往收效甚微。同时,由于仿冒企业往往体量较小、前期投入较低,一旦被检举发现后,多采取工厂、商品更名改姓的做法重起炉灶,实际维权的打击也往往力不从心。

  在我国浙江、山东等省,原料药生产作为当地曾经的支柱产业,目前仍存留了大量的中小药企。在大型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生产生物制剂的过程中,面临产能空置的这些企业开始了大量的OEM代工业务,以维持企业的运转。由此而来的药品监管难题也在近年屡见报端。

  秦雷告诉记者,光动力疗法推出市场几年来,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如今面临的“李鬼”横行现象伤害的是整个品类,最大的受害者仍是这一品类的生产方复旦张江。“在一些二三四线城市,这样违规注册生产的药品生产已成为了一个旺盛的产业链,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恐怕未来会伤害更多正规的医药企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