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企业>  正文

从“试水者”转向“遨游者” 上海国资国企加快“出海”打造国际竞争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0/2014 23:49:06   来源:新华网

  马年近半,浩瀚的国际市场“蓝海”频现上海国资国企搏浪出击的身姿:春节刚过,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宣布全资收购全球前三位的酒店设计巨头威尔逊;前不久,上海光明食品集团1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企业Tnuva;5月底,上海城建集团再度中标新加坡18亿地铁大单;6月初,上汽集团在泰国的首辆新车下线……

  蹄疾步稳,扬帆出海。以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为己任,上海国资国企大力拓展“走出去”战略,正在悄然从“试水者”成为搏击国际商海的“遨游者”。

  近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萨摩亚等国时,专门察看了上海国企在海外投资、承建项目,对上海国资国企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合作、拓展更广阔市场表示肯定。他说,“走出去”发展关键靠人才,希望上海国有企业大力培养一批懂国际市场、懂国际法律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看着世界地图 描摹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蓝图

  燃气轮机,是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国家制造业实力之基,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缺乏,在该领域长期落后成了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难抑之痛。

  峰回路转。今年5月8日,上海电气集团在热那亚与意大利战略基金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出资4亿欧元向其收购全球五大重型燃机供应商之一的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成为唯一的制造业重要股东。

  “我们将与安萨尔多在重型燃气轮机的技术、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战略意义非同一般,可以说用资本换来了更宝贵的技术和时间。”上海电气负责人说。

  而在遥远的南美洲,几天前,上海水产集团宣布投资2200万美元收购阿根廷阿特玛渔业公司100%股权。阿特玛年捕鱼最高达7000多吨,直接销往欧盟与日本等国际市场,这项并购预示着上海渔业正在提升更辽阔的“深海”战略。

  同在南半球的大洋洲,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的新西兰新莱特乳业,不仅成为该国第二大乳品企业,2013年7月,在并购后的短短30个月内实现了当地上市,光明投资获益翻番。

  在上海绿地集团的版图上,世界四大洲的地标已星罗棋布洒满了他们的项目,包括纽约、伦敦、悉尼、多伦多、马德里等世界一线城市的一线地段,都将耸立起这家上海企业的标志建筑,有的单个项目投资就超过200亿元。

  “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核心是提升中国企业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徐逸波说,“从过去看着中国地图做企业,到如今看着世界地图谋篇布局,整合资源、提升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国资国企目前已投资设立了149户境外企业,主要为实业类、贸易类和平台服务类等海外业务,分布于5大洲的29个国家及地区。

  从“借船出海”到“抱团出海”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国企已经开始试水“走出去”,由于实力不强、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小打小闹”,不少项目都是靠“借船出海”,当时的“上海牌”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尴尬。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境外投资发展的力度,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技术、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去年底,上海出台了“国资改革二十条”,明确“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全球竞争力”,上海国企“走出去”动力被进一步激发,目前,上海国资委旗下的13家集团公司,已在境外实施58项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约1586亿元人民币。

  抱团出海,实力骤增。目前上海企业“走出去”已经从局限于亚洲逐步拓展到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同时投资方向更趋向获取和配置国际资源、技术和市场。

  投资金额扩大是“走出去”战略步履坚实的印证。上海国企海外投资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几百万美元逐步提升到目前的上亿美金甚至超过十亿美元。其中,光明食品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60%股权项目,交易金额约为11.5亿美元;绿地在美国纽约开发的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总投资预计达63亿美元。

  “不仅要做大,更要健康,我们不"捡便宜",而是精选,”上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国企在海外收购的企业素质很好,通过输出管理、技术、服务等,不仅在当地市场扎根立足,而且凭借良好经营业绩和口碑,在资本市场收益可期。如光明乳业收购新莱特公司在新西兰上市,光明乳业投资上市当日浮利超过4亿元;锦江国际收购的美国洲际酒店管理公司目前也筹备在美国上市。

  此外,优质国际承包商,也成为上海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一大品牌。上海建工承建了特多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加纳共和国体育场、越南APEC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还大量承担了柬埔寨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建工海外新签订单达50亿人民币,由企业投资和建设的项目遍布全球25个国家。

  上海城建不仅拿到了新加坡全国三成地铁工程项目,而且还携上海制造的自主隧道盾构机,在招标中击败国际大牌,首次卖到了发达国家市场进行装备施工。

  创新机制为国企出海扬帆护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上海勇做改革先行者,于去年底率先推出了新一轮整体改革方案,鼓励国企“走出去”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

  根据此次改革计划,未来上海将形成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恰逢其时。首先,目前中国企业的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已今非昔比,完全具备了并购和管理海外企业的能力;其次,现在也是难得的投资契机,国际优质资产处于价格洼地,有些价格甚至比以往低一半,境外投资安全边界较高;第三,战略逐步成熟,目前上海国企“走出去”都牵手有互补性的境外企业,不管是技术、工艺、资源的互补性,还是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提升了投资的成功率。

  据上海市国资委人士透露,上海国企成功“走出去”的另一大秘诀是倡导“国际规则”“国际操作”,通过寻找优秀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起到风险控制,国际化、专业化操作的目的,而且着力发挥原先优秀团队在生产经营上的作用,并给予股权激励,调动了积极性。

  一系列的政策配套进一步提升了国资国企走出去的“底气”。如上海创新性地推出了“三个视同于”“一个单列”考核激励政策,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评估视同于利润,并且在投资初期阶段,实施考核单列,鼓励企业勇于走出去。

  此外,政府部门还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型平台支持,防控风险、保驾护航。譬如专门聘请了美国咨询公司,详解法律、工会等在美并购重点事项,避免企业走弯路;同时,与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排解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