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扩大内需效果显著 广州居民服务性消费持续增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3月1日   来源: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近年来,广州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持续增长,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8369元,比2005年的5068元增长65.1%,年均增长13.4%;比同期消费支出的年均增幅高1.3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5.0%,上升到2009年的36.7%,表明服务性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近年来广州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的特点

 

  (一)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文化娱乐服务、通信服务、在外饮食服务、教育消费和交通消费是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广州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七成五左右。随着居民消费模式的升级,近年来相互间的排序有所改变。除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居前维持不变外,2005年、2006年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一位的在外饮食服务消费,从2007年起下滑到第三位;而2007前居于第四位的通信服务消费,则于2008年后跃居到第二。这显示居民家庭的消费正向享受型、信息化的方向过渡。

 

  (二)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继续领跑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与习惯的改变,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的完善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健身、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253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3.8%,其中人均团体旅游支出年均增长25.7%。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18.9%,上升到2009年的26.9%,比第二位的通信服务消费高10.9个百分点,继续在服务性消费中领跑。

 

  (三)通信服务支出成为新亮点

 

  由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工具升级换代加快而又价格走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从2006年末到2009年末,家用电脑、移动电话的每百户拥有量分别由94台和241部,上升到124台和252部;接入互联网的家用电脑从每百户62台上升到99台,移动电话从每百户4部上升到46部。居民使用电脑、互联网更加普及,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为1336元,比2005年增长56.7%,年均增长11.9%。通信服务消费连年增加,成为服务性消费的新亮点。

 

  (四)在外饮食服务仍是居民常规的消费

 

  广州人好客、喜爱美食,追求方便,在外饮食消费常年兴趣不减。虽然近几年人均在外饮食服务支出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支出额仍保持增长水平。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服务支出为2634元,比2005年增长了44.3%,年均增长9.6%。

 

  (五)住房条件改善,带动居住服务消费较快增长

 

  住房条件的改善,带动居住服务消费较快增长。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2123元,比2005年增长65.8%,年均增长13.5%。其中人均住房装潢支出年均增长33.5%;人均居住服务费年均增长18.0%。

 

  (六)交通费和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增势持续

 

  随着旅游热不断升温和一大批道路交通改造、轨道交通工程的相继竣工,广州居民的交通费支出也续年递增。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交通费支出为668元,比2005年增长24.4%,年均增长5.6%。同时,私人交通工具的增多,尤其是家用汽车的每百户拥有量由2005年的6辆增加到2009年的19辆,带来居民在交通工具服务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交通工具服务支出为348元,比2005年增长74.9%,年均增长15.0%。其中维修费年均增长20.3%,车辆使用税费年均增长21.3%。

 

  (七)家庭服务消费需求上升

 

  近几年由于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家庭服务的费用也越来越大。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家庭服务支出为222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25.0%,其中人均家政服务支出年均增长26.8%。

 

  (八)教育消费相对平稳

 

  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教育费支出为1058元,比2005年增长29.4%,年均增长6.6%。

 

  从支出额来看,一方面是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各类学校收费的日益规范,从2008年开始明显下降,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人均义务教育学杂费,比2005年分别下降18.4%和31.8%;非义务教育学杂费比2005年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竞争激烈,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不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舍得花钱让子女有更大的提高,因而使得家教费、培训班费用大幅上升。2005-2009年人均培训班费支出年均增长29.5%。

 

  从支出结构来看,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占教育费用的比重,由2005年的46.7%下降到2009年的29.7%,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11.0%下降到2009年的5.8%;而培训班费和家教费则恰恰相反,占教育费用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9.0%和2.0%上升到2009年的19.5%和9.0%。

 

  二、服务性消费增速放缓的原因

 

  尽管近几年广州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并且比消费支出的增长还快,但从发展趋势看,服务性消费的增速却有所减缓。2007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0.8%,到2008年比上年增长为14.0%,再到2009年为9.7%。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一)居民对预期支出信心不足

 

  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居民收入的升幅不是很大,但部分商品价格和服务费用却在上涨,如2009年下半年住房的价格急升,医药费也持续增长。这些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隐忧,使得中低收入家庭仍必须节制开支“防患于未然”,或坚持储蓄以解决重大问题。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服务性消费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部分服务性消费价格过高

 

  价格对消费有直接的影响,价格过高必然使中低收入家庭对服务性消费望而却步。如演出票动辄二、三百元甚至上千元,电影票一般也要40、50元以上,有的游乐场所仅门票便近百元。据了解,与广州邻近的香港2008年的工资收入中位数为10500元,但其演出门票、电影票价格只需60-70元,早场更低,可见广州部分服务性消费价格仍然偏高。

 

  (三)服务业发展力度不够,新的消费亮点不多

 

  近几年广州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居民服务业相对滞后,服务范围较窄,高质量服务机构不多,满足不了居民需求;同时新的消费热点、亮点为数不多,这对刺激居民消费,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是个很大的损失。高收入群体是服务性消费尤其是享受型服务消费的主体,而享受型服务消费又是拉动服务性消费的主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