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后,2009年山东各级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调结构,努力保持经济较好较快发展,全年经济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依托经济发展大环境,规模以下工业充分发挥自身机动灵活的特点,积极组织生产经营,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山东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20.4亿元。其中,企业实现增加值732.2亿元,个体工业实现增加值588.2亿元。
一、规模以下工业主要发展特点
(一)工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09年,山东规模以下工业一季度实现增加值317.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二季度实现增加值6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三季度实现增加值91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全年实现增加值130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山东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9%,营业利润率为10.5%,表明企业产销衔接比较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个体工业户数有所增加,比上年同期增长5.4%。
(二)山东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山东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六位,排在浙江、广东、河南、河北、江苏之后。增幅则排在了这6个省份的第二位,排在浙江之后,河北、广东、江苏、河南之前(见表1)。
表1:全国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对比情况
省份 |
增加值(亿元) |
增速% |
山东 |
1302.4 |
8.6 |
浙江 |
3175.2 |
11.0 |
广东 |
2283.3 |
7.1 |
河南 |
2249.4 |
5.0 |
河北 |
1696.7 |
7.2 |
江苏 |
1417.3 |
6.2 |
(三)规模以下工业在民生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推算,2009年末山东规模以下工业从业人员达438.7万人。其中,企业从业人员210.2万人,个体工业从业人员228.5万人。预计下季度需增加从业人员7.5万人,为本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和福利1.4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76.4万人,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34.3亿元,对于增加居民收入、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传统行业“挑大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依然牢牢占据规模以下工业“主角”地位,其单位个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66.3%和59.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逆势上扬,实现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4%,拉动整个规模以下工业增长近3个百分点。
(五)私营企业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力军”,外资企业发展较快。据调查资料推算,私营企业牢牢占据山东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体地位,其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76.2%和78.5%。外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虽然个数不多,但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1%,比规模以下工业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
(六)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平稳发展,西部地区加速发展。以青岛、烟台、潍坊等三个市为主体的东部地区,规模以下工业总体经济实力比较强大,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1893亿元,平均增速5.3%,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而以德州、聊城、菏泽三个市为主体的西部地区,规模以下工业总体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但发展后劲充足,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1013亿元,平均增速达9.0%。
二、当前规模以下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9年,山东规模以下工业虽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当前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据调查资料分析,山东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下的占37.2%,个体工业年产值在20万元以下的占52.4%。这部分企业和个体工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据推算,2009年山东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因关停并转等因素导致1.6万家退出这个群体。个体工业更是产产停停,形势变化较快。
(二)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低。规模以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不高,粗加工产品、一般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多,市场竞争力弱。据调查,有50%以上的企业认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有60.9%的企业产品为国内一般水平;有3.6%的企业产品为国内落后水平。从企业产品定位看,生产大路货产品的企业占53.2%。98%的个体工业更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市场拓展能力差。
(三)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企业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长期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大多数人员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不高。据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3%,初级职称以上的占6.2%,中级工以上的占4.4%。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尤其是私营个体工业,以家族式管理、手工作坊式生产经营为主,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四)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空间亟需扩大。一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这也给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带来一段时期内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增加了发展压力;二是建设生态优美的新山东战略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传统行业比较集中的规模以下工业受到一定影响;三是随着土地政策的严格、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园区的提升,规模以下工业在用地、开工、入园等各方面面临不少考验。
三、促进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规模以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政府大力扶持,企业积极主动,共同促进规模以下工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坚持以大促小、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发展为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小企业,为大企业服务,这样既可以拓宽小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又可以减少大企业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促进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搞好产业集群发展。要充分利用《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具有各地显著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利用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以其专、精、特、新优势,抓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强化自身竞争优势。
(三)加快产业升级创新。要痛下决心,坚决淘汰落后的设备、产品和产业,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要积极进军新行业和新领域,生产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要积极引进人才,大胆革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吸引努力探索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新途径。
(四)加大扶持倾斜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给予规模以下工业更多关注和资金、政策倾斜,改善服务方式方法,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帮助小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增强企业竞争力,扶持和培育企业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建议规模以下工业的环保账由政府买单,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由政府投资的治污厂来集中处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减轻企业负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