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广东科技事业取得蓬勃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科技事业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60年来,广东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广东经济的崛起和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研机构逐步建立,科技队伍发展壮大
建国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百业竞新,各类科研机构逐步建立,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科技事业又遭到严重摧残,使科研机构被解散,科技人员被下放,科研设备被破坏,科研工作几乎停顿。改革开放后,科技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研机构重新建立,科技人员数量日益增加,素质不断提高,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科研机构逐步建立,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科研机构是科技活动的载体,也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建国前,广东省科研基础薄弱,全省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展了科研活动,科研工作多为教学人员兼任。当时专门的科研机构仅有1所,而且规模小,人员少,设备相当简陋,科研条件很差。建国后,科研机构不断建立,建国后的第一个科研机构为华南植物研究所,随后广东省农业厅家畜保育所、广东省农业实验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地理所、电子所、半导体所、化学所、应用数学所等科研机构相继建立。1965年,广东独立科研机构共有136个;1985年全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发展到577个;2008年全省科技活动机构达到4200个。随着科研机构的不断建立,广东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学科、与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研究体系,自主创新的平台逐步完善。
(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员是科技工作和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广东科技人员数量的日益增加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全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科技人员总量迅速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78年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1.11万人,1994年突破100万人,达到101.78万人,2008年为141.99万人,接近1978年的七倍;平均每万在岗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数由1995年的2223人增加到2008年的4893人;1985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28万人,2000年达到22.21万人,2008年则高达53.19万人,是1985年的十倍多。
科技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持续增加,并且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198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技术开发人员1.50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数量为0.35万人,所占比重为23.3%。到1995年全社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达到62.4%,2000年这一比重提高到66.8%,2008年更是达到73%。
二、科技投入大幅增长,技术市场日益活跃
广东省一直把“科技兴粤”作为长期战略,1991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并且在全国率先提出党政“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这是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重大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市场也更加活跃。
(一)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R&D经费比重稳步提高。
1985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使用额仅为3.73亿元,1995年增长到39.82亿元,是10年前的十倍多,2008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使用额再创新高,达到844.65亿元;作为科技投入核心部分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也不断增加,1995年全省R&D经费仅为10.57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2%,2000年这一比重提高到1.1%,2008年R&D经费达到504.57亿元,是1995年的48倍,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4%。
(二)技术市场健康发展,技术交易日渐活跃。
技术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东技术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成交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1986年全省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仅有1009项,成交合同金额还不足一亿元,仅为7119万元;2008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已达到16168项,成交合同金额184.77亿元,分别是1986年的16倍和260倍。
三、科技成果产出丰硕,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广东蓬勃开展的科技活动,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鼓励创新、重视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使得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专利事业获得飞跃发展。同时,科技进步带动了全省的产业机构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一)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专利事业飞跃发展。
广东一直积极优化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有效的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80-2008年广东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525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3383项,省级科技奖励成果6209项。这些科技成果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自1985年我国专利法正式实施以来,广东省专利事业获得飞跃发展。1985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仅为286件,授权量仅有1件,2000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1123和15799件,2008年则分别达到103883和62031件,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也大幅增长,已经由1985年的128件增长到2008年的28099件。1985-2008年间,全省累计专利申请量63.32万件,累计授权量37.14万件。
(二)高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在省委、省政府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的推动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已有较大的发展,高科技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2000年全省高技术产品企业数2042家,高技术产品数3602个,高技术产品产值284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659亿元;2007年企业数为7636家,产品数14369个,产值1905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8555亿元;1995年全省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7.2%,高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为5.7%,2007年这两项比重则分别达到30.4%和35.4%;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同时,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48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36.8%,这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建国60年以来,广东科技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全省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科研投入强度仍有待提高,作为衡量科技投入强度的核心指标,广东R&D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建立科技机构和开展科技活动的比例依然不高,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比例仅为7.6%,有科技机构的比例仅为4.4%;专利授权总量虽然较多,但其中的发明专利比例较低,200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仅为1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一直致力于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型升级,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科技创新是广东充当全国排头兵的突破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下,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必然会进一步提高,科技事业必然会进一步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