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近五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亮点频闪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8月18日   来源: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

  服务性消费支出是用于人们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可分为:餐饮服务、衣着加工服务、家庭服务、医疗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服务和其他服务八大类别。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吉林省城镇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平稳增长。

 

  一、吉林省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现状

 

  (一)服务性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有提升潜力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由1455.36元增加到2373.96元,五年净增918.6元,年均增长10.3%(见表1)。

 

12003年至2008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及比重

 

  

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消费支出(元)

5492.04

6068.99

6794.71

7352.64

8560.3

9729.05

服务性消费支出(元)

1455.36

1610.04

1843.37

1936.48

2166.9

2373.96

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

26.50

26.53

27.13

26.34

25.31

24.40

 

  从服务性消费支出内部构成看,城镇居民的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消费过渡。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提升,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并利用现代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教育和通信服务占全部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位居前列。

 

  1、教育费用占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最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投资的重要性。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用491.52元,比2003年增加了56.4元,增长了13.0%。占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最大,为20.7%。在教育费用中,培训班费、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和家教费占教育费用60%以上,托幼费占10.6%。

 

  2、通信服务支出比重居第二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旺盛的需求带动了通信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成为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的新亮点。据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349.62元,比2003年增长了25.4%,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7%,居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第二位。其中,人均电信费支出340.9元,占服务通信支出的97.5%。百户家庭手机拥有量达184.97部,比2003年增加了111.47部。

 

  3、交通服务支出增幅显著

 

  城镇居民在享受各种便捷的交通服务的同时,用于交通方面的支出也有较大增长。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支出313.22元,比2003年增长94.2%。其中,家庭人均用于交通工具的服务支出比2003年增长2.1倍。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汽车费、市内公共交通费分别为87.79元和79.64元,两项共占交通费的53.5%。人均长途汽车费、飞机费用和火车费用分别比2003增长了2.8倍、2.4倍和61.5%。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私人轿车也开始起步进入居民家庭。到2008年末,吉林省城镇居民百户拥有私人汽车3.89辆,比2003年增加了3.43辆。

 

  4、医疗费支出快速增长,比重有所提高

 

  随着城镇居民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治病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费支出快速增长。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费用支出为326.83元,比2003年增长了1.5倍。其占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为13.8%,比2003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跃居服务性消费支出第三位。

 

  5、餐饮越来越丰富,饮食消费走向社会化

 

  目前,城镇居民在饮食消费上逐步由家庭消费模式转向社会化,餐饮消费从以价格选择为主向价格、品位、文化、服务方向转变,餐饮业得到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在外用餐消费逐年增加。据抽样调查,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为524.73元,比2003年增长95.3%。其占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为11.1%,比五年前提高1.8个百分点。

 

  6、居住服务需求旺盛,消费逐年增长

 

  近年来,吉林省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加快,有力地带动了居住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由2003年的669.36元,上升到2008年的1285.28元。其中,居住服务消费由22.8元上升到65.72元,增长了1.9倍。人均房租、住房装潢支出和居住服务消费支出140.32元,比2003年增长65.5%。其中,物业管理费达到30.4元,比2003年增长了1倍,占居住服务费比重近五成,达到46.3%。

 

  7、其他服务支出增加,美容成为消费热点

 

  随着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美容、美发、宾馆饭店、信息咨询服务等各种服务性行业发展较快,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主要用于美容、美发、洗浴等其他服务性支出185.04元,比2003年增长1.3倍。从构成看,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理发洗澡费支出占其他服务支出的49.7%。美容服务支出占21.5%,比2003年增长3.7倍。另外,人均用于洗衣费、中介服务费等其他各项服务支出都有较快增长。可见,随着美容消费人群和消费产品迅速扩张,美容产业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通信和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二)不同收入户比较,高收入家庭服务性消费较高

 

  从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绝对量看,高低收入家庭相差明显。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最高10%收入户家庭人均服务性支出5782.77元,而最低10%收入家庭此项人均支出773.53元,前者是后者的7.5倍。从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来看,越高收入家庭比重越大,2008年最高10%收入家庭服务性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27.7%,而最低10%收入家庭仅为20.5%(见表2)。

 

2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及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指标

最低10%

较低20%

中间20%

较高20%

最高10%

消费支出(元)

3777.99

7441.12

9918.5

12285.9

20904.19

服务性消费支出(元)

773.53

1810.66

2469.64

2985.73

5782.77

占消费支出比重(%)

20.5

24.3

24.9

24.3

27.7

 

  (三)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调查显示,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24.4%,全国平均水平为26.0%,比吉林省高1.6个百分点。从全国各省市来看,吉林省比最高的省市低8个百分点,比最低的省市高3.8个百分点,位列中下游。服务性消费提升空间较大,比重有待提升。

 

  二、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趋势分析

 

  1、教育费用将长期主导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成为人力资源投资的核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已进入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们对教育支出的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当前呈现出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书本知识学习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多媒体学习和网络学习多种教育形式兴起,成人学习热情高涨的良好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将知识和学习作为提升自身能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除,人们将有更多的支出用于其他教育支出上。教育消费在深度上、广度上、形式上将不断提升,其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长期热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旅游休闲将成为服务消费热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居民在物质享受基本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必然会逐渐上升。旅游消费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精神消费为主的高级生活方式,必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每百人旅游人次达到73次,百人旅游花费1.58万元,全年人均用于参观游览、团体旅游的支出近百元。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和传统节日休假的实行,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必将呈现多样化,旅游消费将继续成为居民服务消费的热点。

 

  3、家务劳动社会化将进一步拉动城镇居民服务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纷纷走进了城镇居民家庭的生活。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服务支出321.25元,比2003年增长了61.0%。以家政服务为主要消费方式的支出快速增长,2008年比2003年增长近1倍,占家庭服务支出的53.9%。

 

  4、网络信息化消费成为服务性消费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和购物非常普遍。200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每百户31.67台,人均上网费40.73元,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均6.5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信息化的需求将不断深化和扩展,带动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升。

 

  三、扩大服务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

 

  以边缘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区域服务业结构,当务之急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围绕着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这一总目标,今年初,广州、宁波、杭州等地相继向广大市民发放旅游消费券,以发展旅游业、刺激消费,带头拉动内需,让更多的百姓共享旅游休闲的实惠大餐。随着吉林省旅游旺季的临近,我们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使广大居民享受到政策实施的成果。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与旅游相关联的服务业的改进和完善力度,提升质量。努力打造旅游、环保建设同步推进良性循环体系。

 

  2、强化和提升社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功能

 

  随着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中高档小区不断落成。物业管理、房屋装潢、维修及采暖问题,在近年来居住服务类投诉问题中所占比重较大。我们应对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给予政策扶持,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对各类住房装修公司加强行业指导规范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形成规范的物业管理市场,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服务水平及物业管理成本,形成合理的服务价格体系。为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对社区服务业实行相应税费优惠政策,促进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良性发展。

 

  3、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消费

 

  公共服务供给决定了居民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消费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左右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应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和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公共服务的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社会公平程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边远落后地区公共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

 

  4、营造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市场环境

 

  百姓接受各项服务性消费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满意的周到服务。但现实中常有不尽人意之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问题,电视、网络购物产品质量及售后问题,以及无证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广告虚假宣传,通信消费陷阱等问题常常见诸报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服务业的形象,制约了服务水平,侵害的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健康,使得人们在消费这些服务的时候心存顾虑,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对食品安全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抓起,强化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加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力度。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市场监管,加快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

 

  (注:计算在外饮食支出占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时,按在外饮食*5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