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迎压前行:2008年重庆工业能效继续提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2月27日   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2008年,重庆市工业战线狠抓节能降耗工作,通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等措施使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2704.6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0%,实现工业总产值为5597.28亿元,同比增长2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单耗为0.4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5.6%,能源消费增长率低于工业产值增长率20.0个百分点,能源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重庆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依然大比重占据全市能耗总量的70%左右。

   

  (一)工业能耗的种类结构

   

  2008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9.0%,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量增减不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消耗原煤3486.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0%;消耗天然气36.88亿立方米,比同期增长12.5%;消耗电力327.90亿千瓦时,比同期增长16.6%;规上工业企业累计焦炭消费量为185.14万吨,同比降低0.9%;柴油消费为1.9万吨,同比下降16.9%,下降幅度较大。

   

  (二)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

   

  1、分部门耗能量有增有减。2008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共计2704.68万吨标准煤,比2007年同比增长9.0%,其中轻工和煤炭部门能耗增量超过30%,医药部门耗能增量超过20%,相对增量较大的有建材和化工部门,电力部门消耗627.49万吨,比2007年同比下降近7%,是众多部门中惟一能耗下降的部门。如表一所示。

   

表一:20072008部门能耗变化表

   

部门

2007年耗能

(万吨)

2008年耗能

(万吨)

变化量

(万吨)

变化率(%)

煤炭

178.35

235.36

57.02

32.0

冶金

341.36

348.63

7.27

2.1

有色

87.60

95.42

7.82

8.9

建材

445.52

516.97

71.45

16

化工

459.03

528.45

69.42

15.1

轻工

101.06

138.44

37.39

37

纺织

29.73

31.55

1.83

6.1

医药

22.57

27.45

4.89

21.7

机械

121.34

129.46

8.12

6.7

电力

674.30

627.49

-46.81

-6.9

其他

21.85

25.45

3.60

16.5

总计

2482.69

2704.68

221.99

8.9

   

  2、部门结构耗能比例趋缓。2008年各部门耗能超过总耗能比例20%的部门有两家,分别是电力22%,化工20%,而2007年只有电力部门一家,高达27%,耗能比例增大的部门有化工、建材和煤炭部门,耗能比例减小的主要是冶金和机械。如图一所示。

   

图一:耗能部门20072008能耗结构图

 

 

  (三)高耗能行业所占能耗比重依然偏大

   

  在全市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共计消耗2342.54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6.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7.0%,但仍占六大行业综合能耗的26.8%,位居第一耗能行业,随其后的两大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耗553.97万吨标煤,占六大行业综合能耗的2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消耗523.48万吨标煤,占六大行业综合能耗的22.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虽然比重所占较小,仅为10.0%,但比2007年增长32.0%,是行业耗能增长的一大原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能耗增长都超过15.0%,成为行业能耗增长的另一原因。

   

表三:20072008年重庆高耗能行业耗能对比表

 

序号

行业

2007(万吨

标准煤)

2008(万吨

标准煤)

变化量(万

吨标准煤)

变化率

(%)

2008年

比重(%)

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674.54

627.59

-46.95

-7.0

26.8

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77.78

553.97

76.18

16.0

23.7

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454.61

523.48

68.88

15.2

22.4

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301.09

307.56

6.48

2.2

13.2

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78.35

235.36

57.02

32.0

10.0

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87.18

94.58

7.39

8.5

4.0

 

总计

2173.55

2342.54

221.99

9.0

100

   

    二、规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一)九成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呈下降态势

   

  全市工业企业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和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企业内部用能管理,积极开展挖潜增效,主要工业行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多数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呈下降趋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单耗为0.48吨标准煤/万元,较2007年0.57吨标准煤/万元同期降低了15.6%,39个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下降面占近9成。其中降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25个行业,占总行业的6成以上。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成果显著

   

  六大高耗能行业降幅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节能降耗贡献率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6.6%,节能降耗成果显著。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降幅超过20%,分别为:27.6%、21.3%和20.3%,如表四所示。另外,2008年“千家企业”单耗1.9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幅为14.6%。

   

    表四:高耗能行业产值单耗变化表

   

指  标

2007

2008

本期与上期产值能耗变动幅度(%)

能耗

比重(%)

产值单耗(吨标准煤/万元)

产值单耗(吨标准煤/万元)

全部规上工业企业

0.57

0.48

-15.56

100.0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61

1.35

-16.00

8.7

 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1.89

1.49

-21.28

19.4

 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1

2.08

-16.99

20.5

 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1.39

1.00

-27.60

11.4

 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0.28

0.28

-0.50

3.5

 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2.40

1.91

-20.29

23.2

   

  (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

   

  2008年,加工转换投入能源合计2216.21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产出合计1329.83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效率为60.0%,比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四)超半数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指标同比下降

   

  重庆市年耗能在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列入产品单耗统计指标目录的56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30个单耗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面达53.57%。其中降幅较大的有: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同比下降80.33%;每重量箱平板玻璃耗燃油同比下降18.4%,电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6.2%。

   

    三、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一)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煤炭消耗为主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2008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比重为73%。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仅占23%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为30%左右。重庆能源消费结构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重庆一次能源资源主要是以煤炭为主,促使煤炭工业加快发展,而煤炭的实际利用率相对较低,会带动整体能源消耗量攀升,也给重庆市的节能和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高耗能行业后续开工规模较大

   

  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2008年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已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6%。显然,工业能耗增长较快和重庆的高耗能工业企业生产高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电力、建材、石化、有色和煤化工等为主的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部分区县能源重化工工业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强劲,钢铁、有色、焦化、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又比较旺盛,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短期内难以取得根本性转变。尤其 “十一五”以来重庆布局策划的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其他化工项目较多,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而重庆在节能降耗方面与先进水平比还存在差距,这些,都决定了重庆节能降耗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问题较多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设备老化、耗电量过高的问题;二是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更新力度不够,造成能源利用率较低,而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仍在继续;三是工业企业没有完备的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和内控制度,节能减排工作还需要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四是企业节能意识不够强。

   

    四、下一步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的思考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工业节能:控制增量、优化结构,调整存量、淘汰落后,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依靠科技、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营造氛围、全民参与,着力突出五个重点,扎实做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三关”“两线”控制工业能耗源头。控制工业能耗的源头对工业节能降耗具有根本性作用,着力把握住三个关键环节,从源头上推进节能降耗:一是把住耗能门槛引进企业。二是把住节能门槛批工业项目;三是把住能耗门槛调产业结构。按照“控制―整治―达标―发展”和“控制―整治―不达标―淘汰”两条线整治现有企业,对通过治理达标的再发展;不能治理的,坚决实施关、停、并、转,切实控制住能耗的源头。

   

  2、“高耗能行业”和“千家企业”作为节能重点。从重庆能源消费增长的情况来看,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是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适度控制六大高耗能行业和“千家企业”中13家企业的发展是实现结构节能的首要举措。因此,按照产业政策必须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尤其是小电石、小铁合金、小铁厂、小造纸、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关停一批高耗能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三机制”建设强化节能监督。强化监督对推进节能降耗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建立行业监督机制,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公约,让同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督促治理设施的运行和定期检测工作,相互探讨治理效果、治理方法。二是建立媒体监督机制。鼓励新闻单位参与节能监督,支持新闻媒体的明察暗访和曝光违背节能降耗要求的行为。三是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建立群众节能环保监督和有奖监督机制,形成群众的监督力量。

   

  4、队伍建设是节能降耗的重要保障。不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投入,从组织上、业务技能上、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节能降耗的有序推进和取得实效。

   

  5、进一步强化节能宣传。通过展览、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标准和规范,宣传日常生产、生活节能常识、知识等,努力提高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