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流通领域更好地贯彻党的“三农”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近期,我们深入到全市部分镇、街道和村,就山东省荣成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下面就荣成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提出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荣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全市现有农资经销服务网点300多个,200平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80多个,大型专业市场8处,社区服务中心20多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多个,成为繁荣农村市场,改善农民消费环境的重要力量。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目前,荣成市农资市场形成以供销社和农业部门果树、种子、农技等“三站”连锁经营为主导,市内外经营散户为补充的经营格局。其中,市供销社设立市级配送中心1处,镇级超市24处,村级店32个、服务网点110多个;农业部门通过“三站”在各镇(街道)及部分村设立服务网点100多个;邮政及市外经营业户设立服务网点70多个,形成了市、镇(街道)、村三级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和信息反馈服务网络,年引进药肥新品种60多种,测土配方20多万亩,发放宣传材料80多万份,农资供应额1.9亿元,保证了全市农业生产需要。
二是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发展势头强劲。据调查,崖头、石岛两大城区,威海家家悦、文登长江等企业已开设超市30多家;镇(街道)、村则形成以市供销社新建、改建超市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在镇驻地采取加盟、合资的方式开设超市20家,兴办社区超市5家,在部分中心村改造、开发中小型超市20多家。另外,新世纪、齐荣、于海等民营日用品超市也达到了20多家。
三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已有滕家镇孔家,人和镇大庄、里山,夏庄镇前苏,寻山街道马家庄等社区投入运营。这些社区以日用品及农资超市为主体聚积人气,再与敬老院、幼儿园、医疗室、党建文化室及文化健身等设施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农副产品流通作用明显。据统计,全市农副产品购销、出口、加工型龙头企业有30多家,基本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建立各类农产品基地20多万亩。流通领域的副食品公司已在8个镇建立绿色花生基地4万亩,发展会员1万多户,并提供种子、化肥、管理等全程服务,年经销花生2万多吨,带动农民增收600多万元。梅林食品和泓达集团,建立果品、水产品基地分别达到4000亩和6000多亩,年消化果品1万多吨、水产品2万多吨,带动种养单位和农户3000多个,经纪人110多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力量。全市已建立花生、果品、水产品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0多家,会员6万多个,辐射带动农民20多万人,在帮助农民组织生产,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副产品流通,限制恶性竞争,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新兴力量。市渔业和海藻协会,将原来分散的业户和资源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对外,维护了行业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市供销社退二线职工吕景英,组织100多名农村妇女,成立了山野菜协会,新建了冷藏厂、野菜加工厂,年生产野菜食品200多吨,将野菜变成了时尚保健食品,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
六是各类专业市场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平台。据初步统计,全市建设的各类专业市场有10处以上,以北方渔市、新世纪商贸城、装饰材料、蔬菜批发、易发商贸等市场社会知名度较高,年交易额近20亿左右,成为农民进城经商和农副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
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工轻商思想依然存在。构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活跃农村经济。而从实际情况看,荣成市流通市场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存有较大差距,“重城镇、轻农村”、“重工业、轻流通”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市各类大中型超市主要集中在城区、经济强镇和强村,内陆镇则少之又小。据不完全统计,占全市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人均固定商业面积不足城区居民的20%,农民购买生活消费品70%以上来自小散乱差的的集贸市场和小商店。三是商业设施规划建设不到位。近年来,荣成市城市化和园区建设突飞猛进,而商业设施规划建设明显滞后,镇(街道)、村更是落脚,农民消费只能是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四是缺乏商品配送中心。荣成市的日用品超市网络处于外强内弱态势,市场商品零售额及利润80%以上被外地客商抢走。主要原因是荣成市缺乏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即使农资公司、新世纪超市等个别有配送中心的企业,规模也比较小,没有竞争实力,如果外来大型连锁集团抢滩荣成市,则会面临很大冲击。五是过硬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多。目前除了渔业、海藻、花生等几个协会,自身职能和作用发挥的较好外,其他协会组织大多是有名无实,没有起到服务“三农”的应有作用。六是再生资源行业零散经营现象较为突出。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荣成市目前登记在册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及个体业户仅有99家,而无证流动经营者遍布城乡,从业人员达1100多人。这些经营者普遍存在规模弱小、经营粗放、加工落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偷盗销脏的主要场所,但其经营份额较大。据分析,全市废旧物资回收年经营额约为1亿多元,而无证流动经营者年经营额就占到80%以上。
三、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荣成市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要着力建好两个中心、打造五大网络、加大三项力度、强化三项机制。
建好两个“中心”。即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以市农资有限公司为基础,投资1000万元,建设规模1万平方米,集农资配送、肥药检测与科普知识推广于一体,采取连锁直营或加盟方式吸纳社会经营业户,形成大型农资连锁集团。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计划由市供销社投资2000万元,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商品2万种以上的大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再将原来国有商业经营设施收回,开办直营连锁店,并吸纳社会网点自愿加盟,建立荣成市自有的日用品连锁经营集团。
打造五大网络。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需求的不仅是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更重要种养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因此,要利用农资配送服务中心,整合全市农资经营资源,实行连锁统一经营管理,形成市有配送中心、镇有农资超市、村有农家店的三级农资供应和农技普及网络,为荣成市农业生产提供名优商品和实用信息技术服务。二是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由于荣成市目前没有商品配送中心,当前的日用品经营网络要继续走借势发展、连锁加盟、联合共赢的路子,大力发展拥有自主产权的超市网点,待配送中心建成后,再收回自己连锁经营。要加快镇级中心店向村级店辐射延伸步伐,及时占领300户以上的农村市场。三是龙头带动型农产品购销加工网络。整合社会和系统资源,加大对农副产品购销加工龙头企业的人才、资金、税收政策等扶持力度,尽快培育起果品、蔬菜、水产品等一批农副产品龙头企业,促其膨胀规模,延伸辐射范围,提高标准化生产和深加工增值能力,保证农副产品货畅其流,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全市再生资源市场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环保化经营。已初步拟定在滕家镇建设占地100亩以上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并在镇、街道和有关村设立收购站,整编散户收购队伍,搞好废品的综合回收加工利用,挖掘废品资源的最大效能。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对已运营的社区再增设中介、农产品收购等服务项目,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示范样板。在此基础上,再向市里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辐射延伸,争取在每一个强村和片建设一批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中心。
加大三项力度。一是流通网络规划建设力度。结合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镇、园区建设发展规划,本着“便民利民,双向共赢”的宗旨,因地制宜搞好流通网点的规划,科学设置经营网点,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二是加大现有流通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处理好建设新网点与整合利用老设施之间的关系,对旧校舍、旧厂房及粮食、物资、供销系统的网点设施,分阶段、分层次整合改造,坚决杜绝盲目新建、重复建设现象发生。三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力度。要站在为“三农”服务的高度,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重点围绕本区域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打破行业、部门及所有制界限,鼓励引导涉农服务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大户领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吸收农民加入,与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型合作关系。
强化三项机制。一是多元发展机制。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团体或个人,以设施、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打破流通部门行业界限,以资产重组为纽带,有效整合资产、资源和业务,使优势要素向龙头流通企业聚集,增强其开拓农村市场的能力。二是跟踪考核机制。为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建设实施意见》,由市考核办牵头,市供销社配合,定期对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调度考核,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步伐,以农村流通现代化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联动配合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国有流通部门要严把进货关,确保配送商品质优价廉,取信于民。民政、文体、卫生、科技等部门要主动将为农服务项目融入社区服务中心之中,为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创造条件。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要严格监管,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食品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的重要工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