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山西经济发展与中部六省比较分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5月21日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内容提要:一季度,受美国次贷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放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等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中部各省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GDP平均增速达12.4%,高于全国水平1.8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回落态势。山西省工业增速回落,投资在中部处于低位,价格上涨居中部前列,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以来,中部六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实施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在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一季度中部六省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1、中部六省经济在高位增长平台上呈现回落态势

   

  今年以来,受南方雨雪灾害、美国次贷危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等影响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速为10.6%,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去年全年下降1.3和0.8个百分点。在此大背景下,多数地区经济增速均出现下滑。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和东北三省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2.4%、12.4%、12.9%和9.1%,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5、1、1和4.4个百分点,与其他区域相比,中部地区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分省看,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7个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分别为湖南(9%)、广东(10.5%)、海南(10.2%)、贵州(-2%)、云南(9.6%)、西藏(10.4%)和甘肃(10.3%),15个省增速低于12%。在中部六省中,除湖南外,其余省份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2、价格总水平处于高位

   

  在世界粮食、石油等产品涨价、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预期上升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今年1-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7.4%,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一季度,中部六省价格水平总体处于高位。从消费价格看,除湖南外,其余五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商品零售价格看,有四个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与全国一致,湖南低于全国,从工业品出厂价格看,除湖南外,其余各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三大需求稳步扩大,宏观调控效果显现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中部六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回落态势。六省共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879.8 亿元,增长35.2%,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六省投资总量占全国的21.4%,其中河南最高为943.1亿元,占全国5.2%,安徽占全国5.1%,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分别占4.1%、3.3%、2.5%和1.3%。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及消费环境的继续改善,消费需求不断升温。一季度中部六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69.4亿元,平均增速为2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河南、湖北的零售总额均超过了1000亿元,分别为1334.5亿元和1146.7亿元,湖南接近1000亿元,为957.2亿元。除湖南外,其余五省增幅均超过20%,山西省以21.7%的增速位居中部第二位。

   

  对外经济增势强劲。一季度中部六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13.7亿美元,增长4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4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和东北三省18和10.6个百分点,低于西部6.3个百分点。其中湖北进出口总额45.8亿美元,居六省之首。山西省以31.9亿美元的总量居中部第四位。从增长速度看,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50%)、江西(47.4%)、安徽(42.1%)、山西(36.5%)、河南(35.6%)和湖南(33%)。

   

  4、经济运行质量良好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1-2月,中部六省共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5.5 亿元,增长34.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5.6个百分点。除湖北外,其余五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山西省增长最快,为53.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一季度,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同比分别增长12.7%、2.6%、13.4%、10.3%和11.2%,山西省增长10.3%,与湖北并列中部第五位。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看,除湖南外,中部五省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河南、湖北和山西增速超过了20%,安徽增长18.6%,山西省以23.9%的增速位居中部第一位。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1-2月,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分别为96.9%、97.7%、98%、97.9%、97.6%和98.4%,与去年同期相比,除湖南略有下降外,其余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6、1、0.37、0.2和1个百分点。

   

    二、与中部各省比较,山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增强

   

  1-3月,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6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不仅高于山西省去年同期4.7个百分点,且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和中部六省平均增速1.1个和0.3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分别高于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1.5、0.9、0.9和2.3个百分点,低于河南2.5个百分点,为山西省近年来最好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增强。

   

  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投资规模及增速在中部仍较低

   

  一季度,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亿元,同比增长28.7%,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与上年持平(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0.9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61.7%)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7%)比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2.5亿元,同比增长4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7.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35.4%)比上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在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同时,投资规模及增速在中部仍然较低。从国家公布的同口径数据比较看,一季度,山西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2.6亿元,占中部六省总量比重仅为6%,低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仅相当于河南、安徽的24.7%和25.1%,在中部居末位;从增长速度看,山西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高于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但分别低于同期江西、河南、安徽和湖北1.7、2.5、18.7和3.4个百分点,仅高于湖南4.3个百分点。投资总量规模及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势必影响山西省中部崛起步伐。

   

  3、财政收入增速在中部各省遥遥领先,财政支出增速则相对较低,收支差距较为明显

   

  1-2月,山西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43.8亿元,同比增长53.2%,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4.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遥遥领先,分别高于江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18、22、15.7、31.2和23.2个百分点,较高的速度,使山西省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迅速扩大,在中部六省中,山西省仅低于湖南9.3亿元,几乎相当于江西的2倍。与之相对应,1-2月,山西省一般预算支出为95.5亿元,同比增长35.8%,增幅虽然高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但分别低于江西、安徽、湖北36.6、25.7和16.4个百分点,高于河南和湖南2.6和5个百分点。从支出总量看,1-2月,山西省仅分别相当于江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的71.1%、47.3%、53.3%、49%和53.3%,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差距较为明显。

   

  4、工业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现弱

   

  一季度,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2.9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虽然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同期6.8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湖南6.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江西、河南、安徽和湖北1.3、3.3、4和4.4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的回落,使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减弱。一季度,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1.1%,比去年同期低近5个百分点。

   

  5、主要价格上涨幅度居中部前列

   

  一季度,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9.4%,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6.8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山西省与河南相当,分别高于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1.2、0.6、0.7和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9%,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6.6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高居首位,分别高于江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1.6、0.5、0.7、0.3和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攀升至两位数,达13.2%,高于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江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3.7、1.9、4.9、6.9和3.9个百分点。

   

    三、实现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启示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实施四大攻坚、强化四大支撑、落实五项惠民工程的重要之年。为促进全年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强监测预警,防范经济增长出现大的回落

   

  一季度,山西省GDP同比增长12.5%,虽然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仍处于高位增长平台上的加固调整期,但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2.1和1.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下滑尤其是工业增速回落较大的势头应引起高度关注。特别是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放慢、国家可能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作为山西省来说,应针对本省实际,牢固树立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的战略思维。要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中可能影响经济大的回落的苗头性问题(如工业增速下降、物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适度较快增长

   

  如前所述,一季度,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投资总量规模和速度在中部各省仍处于低位,这对于目前正在实行走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处于奋力爬坡追赶的山西来讲,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全面认识、正确把握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较快增长。一方面,东部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民间投资,降低准入门槛,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民间投资要放手让其发展;另外要跟踪监测,加快投资项目落实进度,加大项目投资效益督导,为山西省做大做强提供较为充裕的项目保证。

   

  3、关注价格走势,改善供需结构。价格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宏观指标,保持物价稳定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等主要价格指数继续处于高位,且与全国及中部各省比较,山西省价格涨幅居于前列。从目前来看,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仍然较多,不确定性在继续增强,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因此,需要更加高度关注价格的变动,根据市场需求,改善供给结构,同时,在必要时刻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确保价格涨幅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4、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服务业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未来三年力争使服务业占GDP比重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因此,应大力发展服务业,立足山西煤炭、冶金、旅游、文化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住宿餐饮、娱乐服务等。在这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鉴先进省份经验,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山西省服务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