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政策市场双拉动 内蒙古牧区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2月5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7年,内蒙古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走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道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村牧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和市场拉动下,广大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城镇居民工资性、非工资性收入的持续提高,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双增”。

   

    一、农村牧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粮食总产进一步增加

   

  2007年内蒙古的粮食产量达1750万吨,比上年增产45.1万吨,增长2.6%。分析今年粮食增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作物总播面积及粮食播种面积均有所增加。今年内蒙古的农作物总播面积达64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462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5千公顷,增长3.7%。增播的粮食面积可使全区的粮食增产63万吨。

   

  2.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受农产品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今年内蒙古种植业内部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粮食作物面积增加,而油料、烟叶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则不同程度有所下降。在粮食作物内部,高价、高产作物玉米的播种面积增长特别突出,今年内蒙古玉米的播种面积达194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2.6千公顷

   

  3.高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比重明显增加。2007年,全区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77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904.4万亩。

   

  4.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7年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了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旱作节水工程,以及增加机电井,扩大水浇地面积等项目,同时加大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生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的落实力度,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二)畜牧业生产继续健康平稳发展

   

  2007年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表现为健康平稳发展,呈现出“牲畜总量减少、畜种结构优化、生产提质增效、畜产品价格走高”的利好局面。

   

  1. 效益型畜牧业生产初显端倪

   

  目前内蒙古从根本上解决超载过牧、基本草牧场保护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过去以牲畜总量论英雄、以牲畜存栏头数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畜牧业,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市场效益和生态建设逐步成为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与结构合理性的新理念。2007年六月末全区基础母畜比重达到53.4%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出栏率达到61.8%以上,出栏牲畜总头数比上年增加1100多万头只;繁殖成活仔畜超过6000万头只,繁殖成活率达143.4%。从效益指标看,牲畜总增首次突破了6000万头只。

   

  六月末全区牛存栏为833.73万头,同比增长6.37%;其中肉用牛存栏达416.87万头,同比增长1.6%;2007年牛肉产量达39.39万吨,同比增长8%。羊存栏8825.82万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71.67万只,下降1.91%。

   

  2.奶牛养殖步入理性发展,牛奶产量增速开始放缓

   

  2007年内蒙古的奶业养殖效益开始出现滑坡苗头。部分养殖户的养牛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前几年相比,全区奶牛存栏数增长速度趋于缓慢。同时牛奶产量的增长幅度也开始放慢,2007年全区的牛奶产量为950.88万吨,同比增长8%,增速已由前些年的40%以上回落为10%以内。

   

  3. 生猪生产仍处于低速艰难、恢复性发展阶段

   

  受全国性的生猪生产跌宕起伏的影响,虽然今年猪肉货源紧缺、价格大幅上扬,但是受生猪生产周期波动的后续性影响,内蒙古生猪生产仍处于低速艰难、恢复性发展阶段,全区生猪存栏、出栏持续减少。2007年内蒙古猪肉产量为60.33万吨,同比下降0.5%。

   

    二、城乡居民收支大幅度增长 居民得到较多实惠

   

  (一)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快速增长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78元,同比增长19.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4.6%。2007年,受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改革政策、部分盟市出台地区津补贴、资本市场繁荣带动居民投资回报收益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一是工薪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调资因素的影响,全区各地城镇居民工薪收入明显增加。工薪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盟市机关事业单位兑现了套改工资及补发工资,拉动工资收入的明显增长;部分地区企业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也进行了提薪,同时许多地区年终奖金及福利发放额度也较往年有所增加。据测算,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达9275.6元,同比增长22.81%。

   

  二是经营净收入明显上升。个体经营经济不断发展,经营者人数明显增加,经营净收入比上年同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为1134.54元,同比增长18.73%。

   

  三是转移性收入增长平稳。由于全区调高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社会救济金,转移性收入增长平稳。2007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为2335.56元,同比增长11.6%。

   

  2.农牧民人均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07年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国家和自治区对农牧业的政策性补贴不断增加,农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牧民劳务收入快速增长。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953.1元,同比增加611.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9%。农牧民收入增长具体表现为:

   

  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21.4%。近年来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公路、铁路、电厂、小城镇建设,城市改造、移民工程等基建项目不断增加,农牧民在本地就业的机会不断增多,劳务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区域之间用工竞争加剧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规范,劳动力供求关系有所变化,劳动力市场价格明显提高。2007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716.86元,同比增加126.16元,增长21.36%,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当年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0.64%。

   

  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由于今年内蒙古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肉、禽、蛋等畜禽产品价格走高,因此,

   

  2007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786.08元,同比增加379.88元,增长15.79%。农牧民人均一产业纯收入为2676.86元,增长15.95%,一产业纯收入增长对全年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0.23%。其中农业、畜牧业收入增长对全部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56%和28.13%。

   

  三是财产和转移收入同步增长。2007年,为进一步鼓励农民多种粮、多产粮、产好粮,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全区全年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合计达到17.2亿元,农户人均受益较去年增加近53元。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农牧民2007年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33.1元,同比增加72.94元,增长28.03%。其中,退耕还林还草补贴、休牧补贴人均151.5元,增长17.2%;粮食综合补贴人均106.7元,增长48.2%。政策性因素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内蒙古城市扩张和乡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农村牧区土地占用越来越多,农牧民获得补偿逐年增长。调查显示,2007年农牧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17.06元,同比增加32.24元,增长38.02%。

   

  (二)城乡居民现金支出增长较快

   

  1.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总支出达12948.46元,同比增长31.01%,消费支出达9281.46元,同比增长21.06%,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总体表现为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支出增幅趋于均衡。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提高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格上涨使居民食品类消费开支增加。2007年由于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食品类支出明显增长。其中人均食品类支出2824.89元,同比增长21.58%。

   

  二是居民居住消费增幅仍在快速攀升。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941.79元,同比增长17.39%:首先由于各地房价仍在不断增长,购房成本加大。其次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意愿增强,用于住房装璜、物业管理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居住消费将继续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

   

  三是交通通讯消费快速进入消费主体。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为1123.82元,同比增长21.04%。

   

  2.农牧民生活消费水平稳步提高

   

  2007年,随着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农牧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牧民生活消费在持续增长的同时,需求重点发生转移,开始向更高水平的吃、住、行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展,更科学、更合理的消费意识开始在农牧民思想中逐步形成,农牧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256.15元,比上年增加484.17元,增长17.47%,增速较2006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007年内蒙古农牧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生活消费八大项支出稳步增长。在2007年农村牧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农牧民人均食品支出1280.05元,增长18.3%;衣着支出228.4元,增长23.73%;居住支出473.98元,增长34.3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17.64元,增长20.01%;医疗保健支出281.46元,增长20.92%;文教娱乐支出423.75元,增长6.34%;交通、通讯费支出375.58元,增长3.8%。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支出是农牧民生活消费支出的热点。

   

  二是现金消费支出比重加大。在农牧民的生活消费中有部分是来自于农牧民家庭自产的,随着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农牧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强,消费支出额中,现金支出的比重增大,货币消费与实物消费的比例发生变化。2007年内蒙古农牧民生活消费中,现金消费支出额为2761.13元,比上年增加382.53元,增长16.08%,现金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4.8%。

   

  三是服务性消费迅速增长,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农牧民在外饮食、交通、通讯、教育、旅游和医疗保健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迅速上升,反映了农牧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农牧民为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方式,消费领域不断拓宽。2007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服务性支出1050.75元,增长11.88%;服务性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3%。

   

  四是居住环境改善,农牧民居住质量明显提高。农牧民住房质量的好坏是农牧民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调查显示,2007年末内蒙古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20.98平方米,较去年增加0.87平方米,增长4.33%。卫生设备、取暖设备、饮用水等各方面情况都有所改善。

   

    三、2008年全区农村牧区经济走势预测

   

  根据近几年内蒙古粮食生产的情况看,在气候大致正常的条件下,内蒙古的粮食生产水平已稳定在1700万吨以上。根据现在粮食市场前景,明年内蒙古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不会下降。有关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也不会有大的改变。高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明年不会下降。根据这些因素,预测2008年内蒙古的粮食总产量可达1740万吨左右。畜牧业生产随着目前一些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也将出现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农畜产品价格将一路走高,农牧民收入可望得到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实现12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5%。

   

  (来源: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