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性支出分为商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支出。服务性消费支出是用于人们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根据常见的划分标准,服务性消费可以分为:餐饮服务、衣着加工服务、家庭服务、医疗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服务和其它服务八大类别。
服务性消费水平的高低既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又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性服务的需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服务性消费需求的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研究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纵向、横向、内部结构的分析、比较和研究,能够加深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认识,促进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更好地发展,引导服务业的有序发展,进而促进第三产业良性发展。本文拟从十六大以来重庆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变化入手进行一些有益探讨。
一、重庆市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现状
十六大以来伴随着重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重庆城市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保持平稳增长。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资料显,2002年-2006年的五年间重庆市城市居民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由1883.88元增加到2969.28元,净增1085.4元,增幅达57.6%,年均增长9.5%,比商品消费支出增幅快2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的首要原因。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29.6%上升到2006年的31.6%,增长2个百分点,保持平稳上升态势(见表一)。
表一:2002-2006年重庆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
名称 年份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可支配收入(元) |
7238.07 |
8093.67 |
9910.09 |
10243.99 |
11569.74 |
消费支出(元) |
6360.20 |
7118.06 |
7973.05 |
8623.29 |
9398.67 |
服务性消费支出(元) |
1883.88 |
2019.74 |
2443.77 |
2689.82 |
2969.28 |
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 |
29.6 |
28.4 |
30.7 |
31.2 |
31.6 |
从服务性消费内部构成看: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的比重最大(见表二),2002年占到40%,2003年以后始终保持在35%以上,占整个服务性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强。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由2002年的792.24元/人增加到2006年的1049元/人,增长32.4%,年均增长3.4% 。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中,教育费用是主要部份,占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70%以上,占整个服务性消费的26%以上;这与近年来人们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教育投入加大;成人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购买各种书籍、学习软件,听讲座,参加培训班,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
表二:2002-2006年重庆城市居民各类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
名称 年份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全部服务性消费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餐饮服务 |
12.1 |
12.5 |
12.7 |
13.2 |
14.9 |
其中:在外用餐占总比 |
12 |
12.4 |
12.6 |
12.9 |
14.7 |
2、衣着加工服务 |
0.3 |
0.2 |
0.2 |
0.2 |
0.2 |
3、家庭服务 |
1.5 |
1.7 |
1.1 |
1.3 |
1.9 |
其中:家政服务费占(%) |
61.4 |
56.6 |
50.2 |
67.0 |
67.8 |
4、医疗服务 |
6 |
5.4 |
5.7 |
7.4 |
7.6 |
5、交通通信服务 |
29.2 |
32.5 |
32.2 |
30.1 |
30.1 |
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
42 |
37 |
35.6 |
36.2 |
35.3 |
其中:教育费用占 |
75.4 |
71.8 |
73.7 |
73.5 |
73.5 |
7、居住服务 |
6.6 |
8.8 |
10.4 |
9.4 |
7.8 |
其中:居住服务费占 |
14.1 |
23 |
21.7 |
21.9 |
29.6 |
其中:物业管理费占 |
53.4 |
54.4 |
68.0 |
65.2 |
74.3 |
8、其它服务 |
2.3 |
1.9 |
2.1 |
2.2 |
2.2 |
交通通讯服务在服务性消费支出中居第二位。近年来随着重庆市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大幅提高,有效地激发了人们出行的热情,重庆市城市居民的交通费支出五年间增加了63.46元,增长25.9%。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小灵通等通讯设备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在通讯资费整体下降的情况下,人均通讯服务消费支出保持年均3.7%的增速,2006年人均通讯服务费达572.13元,比2002年增加88.3%,平均每天消费1.59元/人,占交通通讯服务的64%,占整个服务性消费支出的19%左右。交通通讯服务支出在服务性消费中的比重达30%以上。
餐饮消费仍是城市居民常规消费的主流。重庆人热情好客又好吃,重庆美食名扬天下。重庆人均在外用餐的消费占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常年保持在12%以上,2006年达到14.7%,年均保持3.7%的增幅。
家庭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职业女性摆脱家务劳动意愿不断增强,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各类家政服务纷纷走进居民家庭生活。2006年重庆市城市居民的人均家庭服务支出为55.6元,比2002年增加28.24元,增长103.2%,五年翻了1倍多;以家政服务为主要消费方式的支出快速增长,2006年比2002年增加20.92元/人,翻了1.25倍,占家庭服务支出的67.8%。家庭服务消费的增幅居各类服务性消费首位。
居住服务需求旺盛。近年来,重庆的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安居工程、廉租房工程的推广、各种中高档楼盘相继落成,在改变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住房条件,有效地带动了居住服务消费快速增长,2006年人均居住服务支出比2002年增加108.65元,累计增长87.6%,其中人均居住服务费支出增长292.7%,年均增速达4.5%。在居住服务费中物业管理费的增长最快,2006年比2002年增长了4.46倍,人均物业管理费支出达51.09元,年均增长4.8%。
医疗服务消费逐年上升。由于医疗费上涨和人口老龄趋势加快,医疗服务消费需求逐年上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2002年-2006年重庆城市人均医疗服务支出增加112.69元,增幅达100.4%,仅次于家庭服务消费的增幅。2006年医疗服务支出占服务性消费的比重达7.6%。
二、不同收入户间的比较
将全市抽中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高到低排序,可以看到不同收入户间服务性消费的差异。以2006年资料为例(见表三),从表中可以看到:随着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也在整体上升,高收入户家庭服务性消费高,最高收入户支出金额为7131.68元,比最低收入户多出近四倍,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38.1%,比最低收入户高9.4个百分点。最高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不仅支出金额相差大,比重变化也很明显。
表三:2006年重庆城市居民不同收入户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
项目 |
全市 平均 |
最低 收入户 |
低收 入户 |
中等 偏下户 |
中等 收入户 |
中等 偏上户 |
高收 入户 |
最高 收入户 |
消费支出(元) |
9398.69 |
5066.64 |
6397.3 |
8112.58 |
8898.53 |
9350.93 |
12852.12 |
18721.48 |
服务性消费支出(元) |
2969.28 |
1453.47 |
1802.85 |
2268.25 |
2554.99 |
3091.36 |
4172.93 |
7131.68 |
比重(%) |
31.6 |
28.7 |
28.2 |
28 |
28.7 |
33.1 |
32.5 |
38.1 |
三、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大城市间的比较
从全国和主要大城市对比看,以2006年的资料为例,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比最高的城市低4.3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城市高3.6个百分点,在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前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重庆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平稳增长是与重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致的,客观上反映了重庆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反映出重庆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日趋旺盛,服务性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庆市城市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教育消费将长期主导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当前我们已进入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书本知识学习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多媒体学习和网络学习多种教育形式兴起,成人学习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将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作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直接促使教育需求的增长,促进教育消费的增加。随着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除,人们将有更多的钱用于其他教育支出上,教育消费在深度上、广度上、形式上将不断提升。
(二)旅游休闲将继续成为服务消费的热点。自国家实施“黄金周”政策以来,旅游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方式。人们参观游览热情高涨,游览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美景,体验生活乐趣是很多人的度假选择。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每百人旅游人次达到157次,每百人旅游花费超过5万元,全年人均用于参观游览、团体旅游的支出达到186元。随着新的劳动法颁布,强制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和传统节日休假的实行,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必将呈现多样化,不断提升,旅游消费将继续成为居民服务消费的热点。
(三)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将进一步拉动城镇居民服务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希望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单一化,使人们对餐饮、家庭服务、居住服务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居民对聚会餐饮、物业管理、家庭医生、安装维修、清洁、幼儿学生接送、商品递送、搬家等便民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空间广阔。
(四)交通通讯服务消费升级将带动服务性消费提升。重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人们出行对交通工具的依赖,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交通方式的出现及私车的增多,将使交通服务费保持一定的增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和购物非常普遍,通讯消费升级已成不争的事实,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城市居民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每百户54台,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均支出达12.56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信息化的需求将不断深化和扩展,并带动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升。
建议
十六大以来,重庆市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2%以上,2006年达到44.8%,比一二产业分别高32.6和1.8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一二三产业之比由2002年的1:2.5:2.8上升为2006年的1:3.52:3.67。从服务业内部构成看,在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商贸及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基础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的比重虽然仍较小,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新兴服务行业的稳步上升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所提供的优质服务不仅能够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因此我们建议:
1、抓住重庆建设城乡综合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历史契机,以 “十一五”规划纲要为统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加大对新兴服务行业发展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引导。保护优质服务业的发展,淘汰劣质服务,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
2、强化和提升社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的服务功能,采取各种形式培训提升服务业从业员特别是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服务业,打造重庆市特色服务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3、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城乡服务体系协调共进。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消费。公共服务供给决定了居民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消费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左右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有必要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和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公共服务的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社会公平程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边远落后地区公共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促进重庆市服务性消费良性发展。
(来源: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