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使湖南的文化产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一、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一)文化产业增势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337.89 亿元,增长21.9%,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速4.6个百分点,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9.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全省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是湖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初现
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一个产业如果能够占国民经济总量的5%,那么这个产业可以称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在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已基本形成。
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十大优势产业中的装备制造、钢铁有色业占GDP的比重持平,高于其他八大优势产业。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涵盖文化产品的制造、流通和服务三大领域,其中文化产品的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文化产品的流通和服务属于第三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28%,2005年为27.4%,2006年下降到24.2%;文化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04年比重为72%,2005年为72.6%,2006年上升到75.8%。文化产业的主体为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全省第三产业的规模,尤其是文化产业中有许多新兴服务业,其发展有利于湖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
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86.01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24 %,比2005年提高了0.06个百分点。2006湖南省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1.1%,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增长3.9%,超过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速2.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中的许多行业是吸纳就业人数多的产业,如旅游业、娱乐服务业、健康休闲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吸纳了从业人员,促进了和谐湖南建设。
(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供给,文化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通过创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从而拉动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性的支出增长迅速,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性的支出从2001年137元上升到2006年的609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性的支出从2001年的61元上升到2006年的85元。目前,全省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规模在200亿元左右。
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6年,全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00.9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9%,比2005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05.01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1%,与2005年持平;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9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9%,比2005年下降1个百分点。
在“文化服务”的7个行业类别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2006年实现增加值84.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5.1%,所占份额最高;其次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08亿元,占18.4%;居第三位的是“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47亿元,占9.9%;其余依次是“其他文化服务行业”、“网络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新闻服务”。
在“相关文化服务”的2个行业类别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实现增加值87.2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5.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行业实现增加值44.6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3.2%。
(二)文化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2006年,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171.56亿元,占GDP的比重9.5%,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8%, 大湘西的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14.95亿元, 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5%, 比2005年的4.2%提高了0.3个百分点。湖南文化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三)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提高
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3.93万元,这个指标2005年是3.27万元,2004年是2.61万元。经济效益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四)行业文化发展亮点纷呈
湖南新闻出版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新闻出版整体实力明显。2006年湖南出版集团完成销售收入65亿元,实现利润2.6亿元。广播影视业持续发展。2006年,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01%,2006年全省广播电视总收入43.52 亿元,形成了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覆盖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产业格局。2006年全国生产动漫节目8万多分钟,湖南生产约3万分钟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湖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1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1%,旅行社的营业收入比2005年增加了约一倍。
(五)开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
湖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在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园区挂牌成立。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动画学会年会上,湖南省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全线胜出:原创动画节目年产量、获得广电总局“优秀动画片”,推荐数量、动画节目播出规模、动画节目产生效益四项指标均在全国获得第一。
2006年,湖南电视台创办“快乐购”频道,成为省广电集团旗下的国内第一家全国连锁、电视直播的购物公司,开播10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这一创新,为广电集团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改变了省广电集团收入主要来自广告的传统模式,也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六)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在文化服务业
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96.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从投资结构看,“核心层”实现投资 27.1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的28%,“外围层”实现投资42.38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的43.9%。整个文化服务业投资占文化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1.9%。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实现投资27.11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投资比重的28.1%。
(七)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在全国的影响力继续扩大
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的测算,从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湖南省均处于第八位。
2006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增长17.1%,占GDP的比重为2.5%,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95.04亿元,增长17.1%,占GDP的比重为3.2 %, 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低于河南,是因为河南的GDP总量远大于湖南,但湖南文化产业的增速、占GDP的比重皆高于河南。2005年湖北、安徽、山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06亿元、153.07亿元,12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2.7%、2.5%、2.6%,三省文化产业的总量、占GDP的比重皆低于湖南同期数。
从全国及中部一些省份近两年文化产业数据测算的结果看,湖南文化产业的增速、占GDP的比重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部继续领先。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文化产业投入不足
2006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产业投资96.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低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居湖南前列的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均是经济发达地区,它们的财政实力皆比湖南雄厚,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也高于湖南(福建除外)。
2006年末,湖南省境内上市公司47家,境外上市公司4家,全年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6.3亿元,根据省地方金融证券办提供的资料,在直接融资的96.3亿元中无文化产业企业。
(二) 文化核心产业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核心层文化产业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虽然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快,但分析文化产业构成,不难看出其中的薄弱环节。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的增加值之比为29.9:31.1:39,与全国文化产业平均水平42:18:40相比,“核心层”所占份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围层”比重较大。
(三)文化产业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
湖南14个市州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6年长沙GDP占全省的比重为23.8%,而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高达50.8 %,一点一线经济带的六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0%,其他8个市州不到30%,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具有旅游、文化优势的地区的文化产业占全省的比重不到5%。
(四)利用、挖掘文化资源不足
湖湘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很值得开发的经济价值。目前,湖南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产业化意识不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必须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入手,对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融资渠道和市场培育四大环节进行创新。同时,在管理体制转型、政策法规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大胆探索,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使湖南文化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湖南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体制创新,先后成立了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体制问题仍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体制不活,文化市场不可能活,文化产业也就不可能有跨越性发展。因此,要加快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决目前束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弊端,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单位的关系,将工作重点放到培育文化市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上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浪费,加强对不可再生性文化、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切实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全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大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运作的方式和途径,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对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允许并支持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允许和鼓励文化行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放宽和取消一些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项目的限制,允许并鼓励那些物质生产和其他领域的企业投资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企业,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跨越性发展中的巨大资本缺口。
(三)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湖南文化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但文化产业结构仍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客观上要求实现产业升级。要相应地调整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重点、优先发展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相关性大、核心竞争力强,且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找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创造条件,在最有市场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中开辟领域,拓展空间,增加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创造文化产业新业态,生产出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品,促进湖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联的。通常情况下,经济越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越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和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就越强,用于反映生活质量提高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非物质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因而要求社会提供的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就越多,最终势必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围绕经济发展来发展文化产业,只有不断地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保障。
(五)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资源
湖南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所实现的商业价值与之不匹配,在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很有潜力。近年来,文化旅游业发展快,湖南应着力研究全省各地区文化内涵,发挥区域人文地理优势,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渗透,打造文化旅游业特色品牌。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