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广东着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各区域齐驱并进。2006年全省67个县(含县级市,下同)完成生产总值4659.86亿元,增长14.9%,增幅高于全省的14.6%,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增城市继续以GDP 321.86亿元、人均GDP 41887元和财政收入16.06亿元高居各总量首位。清新县以GDP增长38.9%、佛冈县以人均GDP增长37.5%、和平县以财政收入增长75.8%分居各增速榜首。主要特点:
一、经济继续加速发展
县域经济增长幅度逐年提高,2004年县域经济增长11.4%,2005年增速上升为12.8%,2006年增速继续上升为14.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在67个县中,增速超过10%的有59个,比上年多10个。其中,GDP增速前5位的分别是清新县(38.9%)、佛冈县(38.3%)、连平县(29.7%)、东源县(27.7%)和英德市(25.7%)。
二、经济总量不断增大
2006年县域GDP超过4000亿元,达到4659.86亿元,占全省的17.8%,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各县中,GDP超100亿的县有15个,比上年多4个。其中,增城市以超300亿的321.86亿元居榜首,列2到5位的是高州市(177.73亿元)、潮安县(173.01亿元)、博罗县(165.44亿元)和化州市(155.56亿元)。
三、人均GDP超万元
2006年县域人均GDP达到10690元,增长13.9%,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人均GDP超一万元的县有30个,比上年多6个;其中,增城市人均GDP达41887元,继续高居首位;列2到5位的分别是鹤山市(22404元)、从化市(22294元)、开平市(19700元)和惠东县(18929元)。在67个县中,人均GDP增幅超过10%的有57个,比上年多15个。佛冈县人均GDP增速最高,达到37.5%,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列2到5位的是清新县(31.3%)、连平县(28.4%)、东源县(24.8%)和连州市(24.2%)。
四、财政效率有所上升
2006年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50.56亿元,增长25.3%。各县中,增城市以财政收入16.06亿元居首位,列2到5位的是台山市(6.93亿元)、从化市(6.39亿元)、开平市(6.26亿元)和博罗县(5.61亿元)。在67个县中,财政收入增幅超过11.5%的有64个,比上年多3个。财政收入增速列前5位的分别是和平县(75.8%)、信宜县(54.1%)、东源县(53.1%)、英德市(50.1%)和清新县(50.1%),增幅均超过50%。
2006年县域每万元GDP财政收入由300元上升到323元;其中,乳源县财政效率最高,每万元GDP财政收入699元,其次是连南县(696元)和从化市(591元)。各县中,每万元GDP财政收入增加额最大的是和平县,2006年比2005年增加85元,其次是东源县(增加77元)和英德市(增加74元)。
县域经济得以加快发展,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实效,具体体现为“三架马车”大力拉动:
投资加快增长。2006年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2.47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9.1%,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长26.9%,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也稳步增长,全年县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12亿美元,增长9.4%。
消费保持畅旺。2006年,县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2.4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9.3%,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增长16.7%,增幅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个百分点。
出口快速增长。2006年县域完成出口总额121.86亿美元,增长27.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尽管县域经济取得不俗的成绩,但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质量偏低,各县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因受洪灾和关闭煤矿影响,部分县GDP和财政收入增幅低于上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