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吉林省各地的劳务输出工作上取得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束缚因素,正在成为大力实施人口置换战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的瓶颈与障碍。
一、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制约。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个是怕苦怕累,不愿走的思想。现在,一般的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远离自己,怕子女在外受苦受累甚至学坏,特别是在女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有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劳务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二是外出务工人员择业好高骛远。不是嫌环境不好,就是嫌工资太低,不是嫌工作量大,就是嫌吃的不好,“挑肥捡瘦”现象比较多见,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方面,也有务工环境方面。
二是政策环境的制约。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和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难以享受“市民”待遇。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入托入学困难,用工单位不给外出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条件恶劣、被恶意克扣拖欠工资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当前农村土地的零星化、分散化经营方式,使得广大农民不能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人在外心系田,闲时外出忙时回”,也是制约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一大障碍。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国家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少外出务工农民返回家园重抄旧业,加剧了部分农民“老守田园”的心理。
三是运行资金不足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日常办公经费、批量化组织输出、政策信息宣传等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做支撑,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开展方面,由于运行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建议
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尽可能多地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出去,不仅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为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劳务输出积极性。建议各地区适时召开劳务输出经验交流会或表彰会,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典型,传播农民闯市场成功经验,引领农民坚定信念,树立搞劳务、闯市场、创大业的思想。同时,各地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手段加强宣传,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看、向远看、向前看,使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强化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应大力推进“统一规划,分口实施,定向培训,政府补贴”的培训机制,全方位培训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各县(市)区劳动力培训机构建设,推进各地劳动力培训工作均衡发展。
(三)统一在省外境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目前,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县(市)区,甚至是乡镇(街)都在省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比较严重,出现了基地泛滥的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外地务工人员的管理。建议全省在务工人员集中与用工需求量大的省外和境外城市统一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各县(市)区或乡镇(街)可派驻工作人员负责基地的务工管理和信息传递等工作,这样既减轻了相关部门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及时出台失地农民转移就业优惠政策。目前,吉林省失地农民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由于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又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优惠政策待遇,处于一种生存空间的“中间地带”和政策惠及的“边缘地带”,成为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和不稳定因素。应及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建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如土地流转机制、户籍管理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等,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相关权益,提高失地农民发展能力。
(来源: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