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观点>  正文

评论:不必把电商盈利太当真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9/2013 11:54:21   来源:上海商报

  文 金琳

  京东表明态度想要盈利,易迅网却死死咬住不放,要将其拖回价格漩涡。谁说电子商务在2013年将要进入服务竞争的新阶段?价格战的标签一旦贴了上去,想要撕掉可不那么容易。

  上周,京东商城和易迅网围绕“贵就赔”服务的争论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京东商城给易迅网发出一封措辞严厉的警告函之后,易迅网昨日对记者回应称:易迅所推出的“贵就赔”服务完全符合消费者价值和相关法律规定,并将继续执行和推广相关服务。

评论:不必把电商盈利太当真

  易迅网的相关人士再次表示,不仅易迅不会撤下“贵就赔”服务,还将在近期对“贵就赔”进行升级,将“价格保护”纳入其中。这意味着,未来,不仅在易迅买同样的商品比京东商城售价贵将获得差额赔付,而且在一定时限内易迅自己售卖的商品如果出现价格下调,此前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也将获得差额赔付。

  易迅网的口气源于底气。

  背靠大树好乘凉,和视频行业一样,电子商务行业也走入了“富二代”的时代。易迅属于腾讯电商系,是一个不差钱不差流量不差技术的主,这使易迅网在华东地区拥有非常好的用户口碑,目前正快速向华南、华北、华中和西南市场扩张。

  京东商城会被拖垮吗?京东商城的亏损巨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京东商城去年5月在港向资本市场推介的数据显示,2011年,京东商城的净亏损率约为5%,当年净亏损超过11亿元。而根据京东商城对外透露的2012年交易额600亿元,如果按照2011年的净亏损率计算,亏损规模约为30亿元。

  还好,京东商城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和国美苏宁等实体店狂收入场费一样,京东“店大好欺客”,京东可以通过开放平台赚钱了。中小企业的交易佣金,仓配服务,甚至复制天猫的广告系统,有望给京东贡献超过10亿以上的年收入。

  平台的模式固然好,风险在于可能遭到中小卖家的反抗。2011年反淘宝联盟的闹剧犹在眼前:大量传统品牌入驻淘宝后,门槛日益增高。如此,相比早年成功的韩都衣舍、七格格等品牌大商家,中小草根卖家脱颖而出的机会有所降低。抗议淘宝变更新规的“反淘宝联盟”甚至在香港为淘宝设立灵堂。电商掀起的价格战,也引起供应商“造反”。杭州的服装企业Jason wood就明确表示“不陪刘强东玩了”。

  所以,面对各大电商巨头宣布年内盈利的豪言壮语,不必太当真。

  新闻背景

  亚马逊亏损七年 京东等不起

  商报记者 金琳

  在产业观察家梁振鹏看来,在2013年开年之际,电商巨头纷纷宣布盈利计划乃经营压力所致。国美在过去2012年亏损额过高,实体门店还未有更好的盈利思路,而电商的开拓成为国美、苏宁等连锁企业2013年的重要举措。而京东商城主要是风险投资商压力所迫。

  压力来自对手

  从刘强东宣布零利润铺货,到四季度实现盈利。京东终于避免不了验证“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商界哲学。刘强东称,京东2012年销售额为600亿元,2013年的战略规划,京东商城的平台交易额将会突破1000亿元。而到第四季度,京东将实现盈利。

  “如果没有苏宁易购、国美商城等竞争对手强烈介入,京东在2012年实现盈利并无难度,然而在应对强势竞争对手的同时,物流仓储建设过快,成本过高导致亏损。‘烧钱’无底洞的持续拉大将风险投资商的投资回报期无限延长,致使风险投资商耐心耗尽,逼迫刘强东以牺牲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梁振鹏认为。

  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商巨头已不再单纯甘心以低利润甚至零利润寻求市场规模第一,2013年将追求利润作为第一要务。然而目前电商价格战仍旧未平息之下,电商巨头们是否可以安心制定盈利战略?

  “目前主流自主式B2C电子商务仍处于最低层次价格战竞争中,电商以价格战抢夺市场份额不断融集资金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和物流体系中,还未取得更好差异化竞争手段,普遍利润较低,还不是将盈利列入考虑第一目标最好时机。”业内人士认为,“电商盈利难状态至少将持续两三年,空前激烈的价格战之下,昂贵的成本费用使得电商2013年盈利形式依旧严峻。”

  进军收租模式

  综观这几年,国内电子商务空前发展,然而多年跑马圈地始终未深陷“混战”。即便是全球电商领域蛰伏已久的巨鳄亚马逊在美国亏损七年之后才实现盈利。“中国市场发展中未来电商占比一定会大幅增加,但目前电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考虑盈利还是较早。自主式经营的电商受天生模式制约,盈利短期难以实现。”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人士指出。

  天猫商城和淘宝网以商家交付平台使用费的“收租金”模式,验证着其盈利的可行性。去年天猫的整体经营毛利率达到20%以上,自主经营式B2C电商毛利率不足5%。产品自主采购的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在2012年年初逐渐引入平台合作伙伴。然而走自主经营式道路仍是主线,打造核心优势则就需要在品类上加以丰富。

-->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