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原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上周在北京宣布,把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美国大杏仁”更名为“巴旦木”。专业人士估计,仅2006-2011年,中国消费者因为美国扁桃仁假冒大杏仁在中国销售,至少多花了185亿多元。
明明是扁桃仁,却非要挂名大杏仁,靠这个法子唬人算不得新鲜。所谓挂着羊头卖狗肉,古已有之,世界亦有之,迟早有露馅的时候。但这个“美国大杏仁”不简单,狗肉馅早就露出来了,但依然戴着羊头招摇过市,赚着不明真相群众的人民币。
“美国大杏仁”在中国卖得不错,吃过的人不少,在被点醒之前,都以为是嚼着美国的味道,汲着杏仁的营养,算做了改善生活水准的健康投资。哪成想,这投资一脚踏空,比踩到酒鬼酒也好不了多少。虽然扁桃仁也不会损害健康,但中国消费者还没沦落到只要没喝到三聚氰胺、没吃到瘦肉精就万幸的地步。
按理说,要求“美国大杏仁”改名的呼声一直就有,但这种呼声一直也就是呼声。因为围绕着“美国大杏仁”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知道“美国大杏仁”这个名字好忽悠,产品好卖,改成货真价实的“美国扁桃仁”,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据媒体报道,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不久前在一份正式文件中称,“反对Almond(原译美国大杏仁)中文译名改为扁桃仁,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严重误导”,并称“全国80%的企业反对更名”。
很多成语俗语,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真正懂得其精髓,比如“倒打一耙”、“指鹿为马”、“恶人先告状”等等。“美国大杏仁”明明才是对中国消费者的误导,却成为该产品进口商会口中的正能量,这已经不是在欺骗公众了,而是在欺骗自己。市场经济本可以驱逐欺骗,市场是一个导向信用、导向平等的介质,但如果守夜人在欺骗面前缄默,甚至还有点私心,那可真是西门庆怒打武松的好戏了。
我们总说,改革在前进的道路上步伐开始放缓,因为在此之前靠权力和垄断发家致富的既得利益阶层,不愿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此种难度,我们有着直觉认识,知道很难,但究竟有多难,需要多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一时也是说不清楚的。现在,“大杏仁”给了我们管中窥豹的机会。小小的干果,结成的也是最不起眼的既得利益,即使如此,让其还原名字的本真,褪掉欺诈的外衣,尚还拖个十数年,结果也不过是最终把名字改了,对于这些年不怎么厚道的所作所为,没有道歉,也没有赔偿,消费者甚至连打官司的秋菊都比不上,人家好歹最后还能讨个说法呢。想到那些远比杏仁要高大威猛、峻峭冷酷的坚冰,这也让我们对改革的艰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呜呼!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汤云佩)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